第416章 抓住钱袋子,就好改革了(第2页)
而他们这么干的收获,就是行军打仗取得大胜时的赏赐,以及战利品!
这一类士卒。
在大唐军中的占比实际上很高。
像薛仁贵。
当年跟着李承干平叛时,就是属于这种招募而来的兵马。
从这一点上。
也可以侧面的印证出府兵制度的确已经出问题了。
而有了军饷之后,将士们的收入也就有了规律,只要花销得当,在不遇上生老病死的情况下,日常生活也就有保障了。
军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儿臣计算过,在统筹平均将士们各项收入之后,根据不同的战功,不同的勋阶,定下了不同的军饷标准。”
“最普通的将士,一个月能拿到200文钱!”
“随着勋阶得提高,军饷也就会提高,但最高却有个极限,儿臣将这个极限设定在了500文!”
按照大唐的物价。
这么一来的话,普通的府兵一个月收入,就可以40斛粮食!
40斛!
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这都是一笔巨款了!
毕竟除了军饷之外,府兵还有田地,还有其他的一些收入,林林总总加起来,一个月少说也有300文左右!
“两百文…是不是有些多了?”
有人不禁暗暗皱眉。
“其实并不多,因为除了军饷改革之外,接下来还要进行军队规模的改革!”
“我大唐现在有几百个折冲府,数十万府兵。”
“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作战经验不足,甚至是有伤的将士,这群人的战斗力,其实很多堪忧。”
“所以,就好缩减编制!”
“将府兵人数精简到三十万人左右!”
三十万人。
这当然是一股庞大的军队。
但问题是,大唐的国土太过于广阔,三十万人其实还真不够用。
“这三十万人,是一线部队。”
“换句话说的话就是我唐军的精锐,在精锐之外,自然是还要再组建一支兵马,作为补充的!”
“这些精锐部队,本王称之为现役军。”
<!---->
“而再组建的兵马,则作为预备,因此本王称其为预备役军!”
现役军。
预备役军!
这两个名词,是李厥从李承干那里学来的。
“现役军的将士,如果负伤之后,可以退出现役而成为预备役军,一应的收入,只会出现一定小幅度的下降而已。”
“而服役的年限,为五年、十年、十五年……”
“简单来说,就是每过五年进行一次筛选,如此一直持续下去,就可以保证我唐军的战力一直维持在巅峰状态!”
李厥说到这里。
已经把自己关于兵制改革的计划说出了大半。
而剩下的一部分,其实非常重要,因为这涉及着唐晶日后的培养体系!
“父皇,诸位。”
“与缩减编制配套的,是构建出一整套成体系的将士培养制度。”
“而最能够培养士卒的,除了战场之外,还有讲武堂!”
“因此。”
“我以为可以扩大讲武堂的规模。”
“在每个州都设定相应的讲武堂分堂,从一州之地选班人才,进入讲武堂中深造,并在日后进入大唐军中服役,成为万千唐军的一员!”
“从县到州再到长安。”
“构建出一个成体系的培养体系,确保我大唐可以一直威压四海,震慑四方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