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杀杀杀杀杀杀杀(第2页)

“好,好啊!”

“快!”

“立刻将这些东西包装起来,然后送回大唐,呈送给陛下!”

“是,大人!”

……

与此同时。

千里之外的平壤城中,李承干也在忙碌。

她打算过几天就离开平壤,返回洛阳,所以在临行之前,要做一些细致妥善的安排。

大殿内,在场的人数不少。

除了朝廷跟随天子东巡而来官员之外,还有已经调任金州、尚州等地的地方刺史、长史等等。

经过大半年的镇压。

辽东三国故地的局势已经彻底趋向于平稳。

各州县地方官员,也都已经步入了正轨,开始按照朝廷既定的方针,进行移风易俗和推行王化。

“诸位。”

“朕打算不日返回洛阳。”

“在临行之前,朕要做一些安排下去!”

众人齐齐躬身,做出一副竖起耳朵聆听的模样。

“其一,朕有意在窝国旧地,设定窝州与寇州等在内的,共计十三个州,一百零二个县。”

“其中在寇州,设定大都督府。”

“由裴行俭暂时担任寇州大都督府长史一职,配合吴王,处理好窝国之事!”

大唐的地方军政大权,一般而言是分开的。

兵马归属各地折冲府,而各地的折冲府又归属于,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卫等十二卫。

但大都督府,是个例外。

大唐此前设定的大都督府其实不多。

比较出名的,但是曾经李泰担任过大都督的扬州大都督府,以及李治担任过大都督的幷州大都督府。

但随着大唐版图的扩张。

在一些新攻下来的地区,李承干没有选择设定都护府,而是设定了州县与大都督府。

比如尚州大都督府,以及金州大都督府。

倘若在加上这寇州大都督府,那么短短一年之内,李承干就已经设定三个大都督府了!

大都督府,是一个军政权力合一的机构。

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名义上是一地的军政长官,不过由于大都督基本是兼任。

所以实际掌权之人。

是各个大都督府的长史。

李承干设定这三个大都督府是有深意的。

在大唐国内,不需要设定太多的大都督府,因为出现突发状况的机率不大。

可辽东三国以及窝国的故地,可就不一样了。

这些地方刚刚纳入大唐版图,叛乱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大都督府这么一个军政合一的机构,来进行镇压了。

“传令下去。”

“从河东、河北、淮南等地,抽调一些折冲斧的府兵,前往辽东三国、窝国、吐谷浑国等国的故地,建立新的折冲府。”

“一个州,最少设定一个折冲府。”

“一个大都督府辖区内,必须设定三个以上的折冲府。”

“自此之后,这些地方的刺史,可以在面临突发状况时,与折冲都尉一起进行下令镇压!”

“除此之外。”

“尚州、金州、寇州三个大都督的长史。”

“有权力调集本都督府辖区的折冲府,出兵镇压而不需要提前上报,倘若叛军势力过大,可以调集周围州县的折冲府兵马,一起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