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不可思议的阻击战(二)(第2页)
然而,井关一雄并没有急着高兴。
从四面围攻八路军十七支队到现在,局势数次逆转,甚至演变成必败的局面。
八路军展现出的战力之强悍,战术之高明,不止一次地出乎他的预料。
便如此刻,以那八路军十七支队的支队长陈建之精明,八路真的会为了围攻41师团,导致背后空门大开,就这么把破绽暴露出来吗?
他有些迟疑。
赶赴前沿观察哨观察敌情时,那昏暗的夜色下,仿佛陷入一片死寂的群山万壑,更让他没由来地心揪了一下。
“试探性进攻两轮,侦查出八路的防御火力再说!”井关下达命令。
夜。
十点左右。
已是夏季。
离次日天亮顶多还有四个时辰,也就是八个小时。
日军36师团试探性的进攻——三个中队,将近600号鬼子,兵分三路,以散兵线推进的方式,向八路军十七支队八城防区东面战场的第三道防线发起进攻。
昏暗的夜色下。
小鬼子们摇头晃脑地摸进,时刻依托着掩体向前,一切都显得小心而谨慎。
很明显,这些鬼子的心底同样忐忑,41师团据说已经陷入了八路军的重围,若大个师团甚至都有覆灭的危机,没有鬼子清楚,继续往前等待他们的到底会是什么。
与此同时的另一边。
八路军十七步兵团的战士们,借助构筑在山棱处的防线工事,居高临下的优势,藉着朦胧的月光,很快便察觉到了日军的推进。
“连长,鬼子摸上来了!”
伴随着侦查哨的提醒,战士们下意识的握紧了手中的枪支,枪栓全部拉上,怀揣着紧张,又夹杂着一丝莫名的兴奋,等待着敌人的进一步靠拢。
说不紧张是假的。
尽管团长,营长,连长给大家打气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热血沸腾。
此刻随着时间的推延冷静下来。
才忽然感受到那种几乎令人窒息的巨大压力。
日军36师团,一个近乎于满编的野战师团,即便在此之前的战斗中有一定的减员,数量依旧庞大到将近2万人的队伍马上就要压上来。
他们这仅仅不到2000人的主力军。
了不起加上一些地方同志和民兵同志。
要完成阻击任务,打赢这场战斗?
有可能吗?
不,一定是有的!而这仅有的一丝可能,希望则全部源于战士们明知九死一生,却依旧视死如归的勇气与信仰。
就像连长说的那样。
“当大家怕死的时候,哪怕只有100个鬼子摸上来,这场战斗也不好打。
但是当大家不怕死的时候,那么该怕死的就是小鬼子了,这时候别说是有2万小鬼子,他就是有20万小鬼子打过来又如何?
视死如归的战士,纵然是面对千军万马的敌人,咱也该有拔出利刃,亮剑冲锋的精神!”
……“连长,敌人靠的更近了,已经不足100米了!”
伴随着侦察兵低声的提醒,整个阵地的氛围越发凝重,战士们几乎可以在死寂的黑夜中,听见战友们彼此砰砰的心跳声。
连长耐着性子说道:“不着急,夜色太黑,提前开火杀敌效果会差的多,把鬼子放进了再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和小鬼子交手多了,即便是基层的连长营长干部们也都积攒了许多经验。
连长在侦查过日军推进的情形,那三三两两的人影,当即便做出判断:“不过是鬼子的先锋侦察部队,兵力明显太少,估计是为了试探咱们的火力来的。”
而其他各连长营长们做出的判断也无一例外,全部如此。
前沿阵地上。
十七团团长李二丫静静地匍伏着。
他与战士们同在,甚至身处最前线工事。
这是八路军部队一贯的传统。
官兵平等。
将不畏死,则士不贪生。
在这样艰巨的阻击任务下,团长不会再待在大后方的团指挥部,而是和他的战士们,和他的部队待在一起,亲临一线指挥,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随时进行指挥和调整。
面对日军三路推进的试探性侦查进攻。
李二丫的命令是:“把鬼子放进来,放近了打,咱们的火力针对性的爆发,不适合开火的位置,看不见鬼子的位置火力全部隐藏起来不许暴露。
鬼子现在摸不清楚咱们的状况,不清楚咱们的具体布防情况,兵力情况,火力情况,所以只能先手试探。
这正是咱们的机会,只要鬼子不着急进攻,咱们就不要着急防御。
时间拖延的越久,咱们就越有可能完成阻击任务。”
至于鬼子的这几百号先头侦察部队。
李二丫的话语坚决:“送上门的鬼子咱没有不收的道理,几百号鬼子照样不少,一一伙子打死了,井关那个老鬼子指不定还得心疼一阵子。”
不知何时,乌云遮月。
夜色越发的昏暗。
率先推进的鬼子甚至已经离八路军的阵地不足50米远。
一些战士耳朵紧贴在大地上,甚至可以隐约听见由远及近的脚步声。
“连长——”
“别着急,再等等!”
“45米。”
“40米。”
“35米,34米……28米……25米!”
几个鬼子赫然闯入战士们的视线。
得益于战士们构筑的工事之精妙,居高临下,又构筑在隐蔽的位置,日军从下向上推进时视野有限。
战士们由上向下的视野却是开阔。
已经不足20米的距离。
这相当极限。
若是在白天,若是没有提前构筑的防御工事,谁也不敢把小鬼子放的这么近。
然而今夜不同。
这场阻击战战士们已经彻底疯狂,视死如归。
“打!”
率先接敌的一个连,伴随着连长的一声令下,早就蓄势待发的各式火力疯狂开火。
夜色下,仿佛喷吐出一条条火蛇,划过弧度极小的弧线,遁入黑暗之中,有的没入肉体,伴随着鬼子的惨叫和惊呼声。
原本死寂的大山霎时间热闹起来。
枪炮声奏响战争的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