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八城会战(三)
十九日,战斗正式打响。
围绕着八城的战斗,大体可以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域性战场。
日军的四大师团势头凶猛,尤其是作为主攻方向的41师团和36师团,推进速度很快,大有一种预备以摧枯拉朽的攻势彻底击溃八路军防线的感觉。
而陈建部署的重点防线同样是在东西两个区域。
按照整体的布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本应该是各部署四个团。
但是在实际上的兵力调整中,考虑到日军的进攻重心不同,兵力分布不同。
最终,陈建在东西两面防线的阵地上,前后各部署了六个满编团,另外在西面防线还有协助防守的新一团和新二团,在东面防线还有独立团。
以十七支队目前各步兵团的兵力,满编的情况下是在2500人左右。
六个满编团就是15000人左右。
而新一团和新二团的兵力在5000左右。
独立团的兵力同样在5000左右——进攻常丰县城的战斗导致的减员,由独立团根据地的地方部队补充上。
外加上支队直属的炮兵部队,骑兵部队,辎重部队乃至装甲兵部队等,也都是紧着东西防线来。
东西防线部署的兵力绝对在20000往上。
日军从东西防线进攻的主力41师团和36师团,都是基本上没出现过太大战损的师团,包括在黄山防线的战斗中。
所以这两个野战师团的兵力,都在20000人以上。
顶多比陈建部署在东西防线的兵力多上一两千人。
作为借助防御工事群层层防守的一方,一两千人的兵力差距,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至于南北防线。
各部署了两个团,加上地方部队和民兵部队的协助防守,兵力各在10000人左右。
进攻的日军第6师团和第14师团并不满编。
即便是加上两个混成旅团。
实际上的进攻兵力也就和十七支队这边差不多。
最终是6万多对阵6万多。
四个区域性战场的兵力也相近。
还真有些势均力敌的意思。
而这里所说的势均力敌,是呈现在十七支队指挥部军事摹拟沙盘上的战局。
日军方面。
由于情报的误差,对于十七支队的兵力情况其实并不太清楚。
战前军事会议中,日军第一军司令部情报部门提供的关于八路军第十七支队的兵力情况是:“其规模扩大迅速,曾在进攻四城到进攻常丰县城和顺安县城的战斗中,先后调动上万部队,疑似兵力已经突破两万人,甚至有可能将近三万人。”
但是前后时间搁的太短。
日军第一军方面军官普遍认为,八路军十七支队的兵力规模大机率也就在两万左右。
就连日军参谋长楠山秀吉也提出:“假如八路的兵力突破了两万人,甚至是三万人,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迅速的兵力扩增,先不说装备、物资的供应难度。
部队的整体作战素养根本无法保证。
这样的八路除了人多之外,不足为虑!”
当然了,日军也考虑到了八路军独立团、新一团和新二团这三个原本活动在常丰县和顺安县境内的主力团。
但是最终的结论也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