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担心 作品

第225章 家底有多丰厚(第2页)

陈建问道:“你就说,养活个万把部队咋样?”

“那就和玩儿似的!”老张脱口而出。

“一万五千人呢?”

老张就和活算盘似的,那嘴巴一撇,片刻便说道:“算上根据地上下提供的抗日粮,半年之内肯定饿不着!”

“两万人呢?”陈建再问。

老张迟疑了一下,回答道:“那最起码也能顶他三个月。”

而老张的回答,当然没有考虑到已经开启的基地。

包括目前为止,只是透过缴获的方式,将基地的基础枪支弹药拉了一部分回来。

基地能够为10000人保障的后勤物资,还有大部分的装备弹药,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弄回来呢!

折腾了这么久,总算是把基地兵员给凑齐了。

“累计军功:50834”

至于累计军功,如今没有足够规模的战役,陈建根本就懒得看的——实在是基数太大,就和压根儿没动过似的。

至于当前军功。

陈建可没有舍不得,日产20支步枪的生产线是4000军功。

日产4门60迫击炮的生产线是6000军功。

那能日产100条枪,甚至200条枪的生产线呢?

能日产10门,20门甚至50火炮的生产线呢?

另外生产所必须的一些缺乏的生产原材料,有些没办法透过矿场获得,也没办法从鬼子的手上搞到的,也只能透过军功兑换。

陈建辛苦积累的三万多军功,基本上都用来保障生产了。

……

回到眼前。

有了老张的这番话,马云英果然是再不担忧了。

话里话外无不感慨:“老陈啊老陈,我是真没有想到,咱都已经阔绰到这种地步了!

难怪你甚至愿意拿装备到各根据地换兵员。

我原本还觉得这是败家行为。

现在看来,咱是真有这个底气!”

陈建笑道:“老马,那你说,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马云英道:“那还有啥说的,继续扩编呀!咱攒了这么多的装备物资,总不能放那儿白瞎了吧?”

陈建问:“具体扩编到多少人?”

马云英想也不想道:“多多益善!”

陈建顿时大笑道:“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巧了,我也是这么想的。”

大体发展方向就这么定了下来。

以太吉地根据地为核心。

向北延伸,包括了从日军手上收复的福康镇。

往南则是太平县境内的大丰镇根据地和北安镇根据地。

另外,还有为了策应黄山战役攻占的黄石镇。

在根据地稳固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部队的规模,充实根据地的守卫力量。

至于攻打定城。

陈建清楚系统的尿性,围绕着定城的战役一旦展开,肯定伴随着一场场巨大的危机。

所以能往后拖就往后拖。

而为了增强根据地上下应对危机的力量。

这段时间以来,除了根据地的发展,部队的壮大之外,陈建还召集了团内的干部们,在一场军事会议上商讨了打造核心根据地稳固防守的防御方案。

啥方案呢?

陈建想到了日军从39年开始,针对八路军根据地施行的囚笼政策。

目前,日军对于八路军各片根据地,尤其是针对17团根据地的军事封锁,已经逐渐露出苗头。

日军方面加修各类据点,炮楼,封锁沟,封锁墙等,提防17团的反攻。

陈建最近就在琢磨这个事情。

小鬼子既然针对咱们八路军搞什么囚笼政策,那咱们八路军为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根据地想发展,如果民众基础足够,而且生产力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起来,唯一所差的就是根据地的稳固。

陈建因此提出:

“同志们,大家结合咱们根据地的地形地势特点。

如果说咱们以村庄为单位,以道路为锁链,构筑关键节点钢筋混凝土复合工事群,配合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要点保卫战展开。

再以部分主力部队配合民兵建设专业化,再配合主力部队机动增援的战法,如何?”

这思路极为大胆。

干部们惊讶的不轻。

政委马云英便提出:“如此一来,不就相当于把咱们的核心根据地给固定了下来?

那日军就有了明确的进攻方向,鬼子一旦重兵压境,咱们又不好直接舍弃根据地转移。

老陈,这和咱们整体上的游击方针恐怕不太相符合!”

陈建解释说:“战术是死的,人是活的。

咱们十七团的情况和寻常的部队不太一样,应该有属于咱们自己的打法,以充分发挥咱们的装备优势和后勤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