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有如神助(第2页)
5000余作战部队全部参战。
而此时的日军步川联队,两翼部队依旧没有顺利会合。
每一路部队原本是一个半大队的兵力,超过1500人的精锐。
其中左翼部队因为日军联队部,以及对应的一些辎重部队和炮兵部队的加入,兵力更多。
然而随着双方激战,伤亡不断扩大。
日军的兵力迅速削减。
双方决战展开时,日军的两路部队,实际上的兵力总和已经凑不够3000人。
十七团的兵力是日军的1.7倍左右。
按理来说,这样的兵力劣势,若是对阵寻常的八路军部队,或者说是中国军队,日军都是浑然不惧的。
可惜鬼子遇到的是兵强马壮的17团。
再加上日军联队指挥部的彻底瘫痪,让日军的两路作战部队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和协调。
很快也就呈现出各自作战的情形,两路日军对进的方向甚至都出现了误差,横向距离足足错开了几百米,根本就会合不到一处。
右翼的日军主要是鬼子的两名大队长在指挥。
两个老鬼子在仓促作战间疯了一般联络联队指挥部,可传出的通讯都像是泥牛入海,根本得不到半点回应。
两人原以为是通讯装置暂时出现了故障。
压根就没敢想指挥部被八路军摧毁的情况。
原本只需要些许时间,日军左翼部队的指挥系统就可以重新建立,并迅速的联络上右翼的日军指挥部。
奈何八路军的全面反攻来的突然。
左翼的日军,仅剩的两名少佐大队长刚刚得知联队指挥部被摧毁,包括联队长步川大佐在内的数位军官全部阵亡的讯息。
心惊胆战之际,还没有彻底回过神来。
决战就彻底爆发了。
原本以防守为主的八路军突然和疯了一般,甚至直接舍弃防线发起猛攻,夜幕下,几乎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八路军那嘹亮的冲锋号声。
鬼子大概不懂得什么是四面楚歌。
却能深切地感受到被四面重围下的恐惧。
就这么着,两路日军根本没来得及在联队指挥部瘫痪之后协同作战,便被迫卷入了最终的决战。
十七团这边。
在陈建的命令下,战士们彻底杀红了眼,享受起关门打狗,屠杀日寇的盛宴。
日军因为联队指挥部瘫痪,而呈现出的整体协同上的破绽,在17团发起全面反攻之后,迅速暴露并扩大。
以至于17团的各路部队在来回绞杀之下将日军的防守阵营彻底击溃时,几位带队的营长们都有些纳闷。
这未免也太顺利了!
继而是佩服。
不愧是团长,这判断力果然惊人,发起决战的时机恰到好处。
相关捷报频频传到团指挥部时。
原本还满心忧虑的马云英也愣住了——决战攻势顺利的惊人,原本还在主动进攻的日军在决战爆发之后,竟像是纸老虎似的一捅就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透过沙盘上日军的动向,马云英很快就在诧异中发现:“实在是奇怪的很,这日军的两路部队就像是完全失去了配合,各部分防御阵营也像是彻底抓了瞎,盲目作战。
区域性地区负隅顽抗的鬼子战斗力依旧不弱。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却像是一盘散沙,力量根本就使不到一处。
步川这个老鬼子在此之前的一系列指挥都是稳扎稳打,谨慎的几乎没有破绽,这怎么突然之间换了风格了?”
一旁的陈建目露欣赏。
不得不说,政委马云英的洞察力还是相当敏锐的,即便是不当政委,军事指挥上也绝对是把好手。
而答案也在不久之后揭开。
成功打掉鬼子的联队指挥部之后,为了及时提醒指挥部,崔虎原计划是利用携带的电台及时将讯息汇报回去——缴获鬼子的94-6式微型电子管行动式收发器,通常的通讯距离是两公里左右。
但是突击队的资讯传递速度,怎么可能比得过系统的提示速度?
陈建又果断下达了全团决战的命令。
崔虎这边带着战士们后撤,还没有彻底甩掉日军的追击,找到稳固的区域传送讯息呢!
全团的总攻就爆发了。
崔虎又匆忙掉过头来,在敌后游走,司机偷袭鬼子的炮兵和其他各级指挥部,并进一步确认了日军联队指挥部的覆灭。
直到后半夜才重新找到机会传递了讯息。
于是。
团部正纳闷日军为何突然失去了整体协同能力的政委马云英,终于收到讯息:“利刃突击队顺利完成斩首行动,一举摧毁步川联队指挥部!”
“难怪会如此!”
马云英惊讶之余,恍然大悟,这么说的话,一切就都解释的通了。
唯一疑惑的是,日军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削弱,似乎是从决战一开始就呈现的。
“突击队摧毁日军联队指挥部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马云英问。
通讯员道:“具体的不太清楚,但是突击队方面表示,应该是在一个多小时之前,他们就打掉了鬼子的指挥部!”
一个多小时之前……
而陈建下令全团发起反攻的时间,差不多也是那个时间段。
“这老陈,难道是早就收到了突击队的讯息,这才下达了决断?”
马云英若有所思地想着,随即又否定了这一判断。
“不可能啊!我一直和老陈待在一块呢,前线的讯息是同时传递到老陈和我的耳朵里的,我怎么不知道突击队斩首成功的讯息?”
始终想不通的马云英干脆去问陈建。
陈建面不改色道:“突击队的行动是我们知道的,决战也是难以避免的。
不在鬼子的增援联队抵达之前,彻底解决掉步川联队,咱们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局。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与其这样,还不如果断发动攻势。
或许还可以趁乱给突击队的行动创造机会。”
“至于刚好赶上突击队摧毁日军联队指挥部,导致日军的整体协同露出破绽……”
陈建笑道:“纯粹就是咱们的运气好罢了!”
如此理由,偏偏马云英无言以对。
似乎也就只能这么解释。
马云英最终也只能将这一切归结于军事天才的逆天气运和直觉上了——比如当年的四渡赤水,神来之笔,再比如当年的冠军侯霍去病八百骑兵直捣黄龙,斩杀匈奴2000余人,活捉单于的叔父。
这些军事天才们的魄力和决断。
当真是有如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