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担心 作品

第196章 约战日寇37师团

那么具体要怎么打,来吸引更多的日军报复。

从而将日军牵制在根据地附近呢?

各营长纷纷献计,出谋画策。

一营长吴大顺提出的方案比较稳妥:“福康镇是定城连线吉县的枢纽乡镇,如果咱们突然进攻福康镇的话,肯定能把鬼子伪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

四营长冯大忠唯恐天下不乱,当即说道:“老吴,打福康镇未免小家子气,既然要尽可能的吸引日伪军的注意力。

要我说干脆直接攻打定城。

当然,我知道定城不好打,我说的只是佯攻,只要让鬼子知道在太吉定边区有咱们这么一支番号为17团的兵强马壮的八路军在。

小鬼子怕是连做梦都睡不踏实。

那鬼子37师团还能坐得住,老老实实的守着黄山防线就见了鬼了。”

副团长王虎则进一步提出:“要这么说的话,咱们还可以分兵一路从福康镇的南部区域迂回过去,趁机偷袭日军37师团的大后方。

这就像是直接捅了蚂蜂窝。

还怕小鬼子不来报复咱们?”

干部们越说越兴奋,各种计谋花样百出。

最终要怎么安排呢?

决定权还是在团长陈建的身上,大家的目光汇聚过来,都等着团长拿主意。

陈建在分析之后提出:“大家提出的这些建议实际上都很有效。

咱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另外考虑到鬼子的情绪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怎么拉仇恨的问题。

包括进攻福康镇,进攻定城,还有偷袭日军师团的大后方。很明显,这些都会引起日军对咱们17团的仇恨。

鬼子肯定会掀起报复。”

他话锋一转道:“但是这期间咱们还得考虑到一次性应对的压力的问题。

咱们虽然可以从战略上藐视对手,但是在战术应对上一定要重视对手。

如今,咱们17团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妥妥的5000多人的加强团,在咱们整个师这也是独一份。

但是大家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日军的一个野战师团,哪怕这日军37师团在不久前的黄山战役中伤亡不小,也至少还有将近两万精锐。

要是这两万日军一口气向咱们根据地压上来。

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咱们这次针对日经师团的引诱牵制计划,要用什么战术呢?

我称之为小刀割肉,温水煮青蛙战术。

啥意思?

不要急着一次性将日军师团彻底惹恼,要一点一点的发起攻势,不断消耗日军的有生作战力量。

将鬼子分批引诱到咱们根据地内消灭掉。

就像是温水煮青蛙,这青蛙一开始还没察觉到危险,等到察觉到危险的时候,逐渐滚烫的热水已经将它烫的皮开肉绽,再也逃不出去了。”

“从心理上讲,让日军37师团付出的伤亡和损失越来越大,就像是拿小刀从那老鬼子富松的身上一块一块的把肉剔下来。

千刀万剐的滋味可不好受,这老小子迟早会疯狂。”

具体的作战部署是:

“先继续打着咱们定城游击队的旗号,尝试进攻福康镇,将定城方面的日军安田大队引诱一部分出来消灭掉。

再逐渐显露咱们17团的旗号。

等到日军安田大队被咱们打的龟缩回县城之后,吉县方向的日军师团肯定会出兵增援。

咱们不要一次性暴露太多的兵力,那么增援过来的鬼子数量上也不会太多。

就像是小刀割肉,咱们将增援过来的这部分鬼子再给他打残。

如此重复几次之后。

就按照大家说的,四面开花,进攻福康镇,进攻定城,同时安排部队向南部迂回直接偷袭37师团的大后方。

如此兵力损耗,仇恨累加之下。

鬼子师团迟早会把咱们根据地,会把咱们17团作为重点进攻目标!”

众干部闻言,愈发兴奋——好家伙,这阵仗岂不是越闹越大,团长这是要把整个战区都闹个天翻地覆的节奏!!!

……

……

与此同时,黄山防线,国军守军指挥部在不久前,收到了八路军总指挥部的通讯回复。

八路军在通讯中称:“日寇当前,民族存亡之秋,我军自当鼎力协助国军方发起反攻,收复失地,振奋军心,扬我国威!

按照双方约定好的计划。

我军会在未来半月之内,从日军37师团的背侧发起攻势,吸引牵制日军,为国军方面趁机发起反攻创造条件。

还请贵军仔细谋划,筹措得当,随时关注战局变化,抓住千载难逢之战机,一举反攻,收复失地,巩固黄山防线。”

国军方面便向八路军总指挥部打探具体情况。

八路军总部表示:我们已经安排了一个团,在太吉定三城边区部署,随时准备发动攻势牵制日军。

国军方面对此表示质疑:“一个团?牵制日军?”

言外之意很明显:你们八路军一个团能牵制多少日军?如此配合我军反攻未免草率了吧?

直到八路军方面回复:

“新编第17团!”

“除此外,另有多个团随时准备增援,进一步牵制日军。”

国军方面闻言极为震动:“可是在黄山战役中渗透迂回到日军大后方的八路军17团,可是在日军的大后方渗透作战的那支部队?

这支部队难道还存在?

日军不是报道声称,已经将渗透迂回到大后方的八路军彻底覆灭?”

——国军方面早以为这支八路军已经彻底覆灭,甚至还向最高军事委员会为几人申请荣誉奖章,乃至追授少将军衔。

只是很可惜,校长对于八路军向来小气的很。

最终还是没同意,只是搞了个口头嘉奖。

……而面对这些质疑,八路军总部方面只回了四个字:

“拭目以待!”

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却让国军方面尤然震撼。

更多的国军军官们开始相信:那支迂回到日军37师团大后方,力挽狂澜,最终协助国军主力守住黄山防线的八路。

大机率是突围了出去。

他们还活着!

……

吉县中部地区。

黄山防线。

为了营造出“国军只想守好防线,压根就没有主动反攻想法”的假象,国军指挥部方面做了多方面的部署。

第一,关于反攻的计划仅限于高层知晓,放到驻守黄山防线的三个主力师部队,也就只有85师师长余震,167师师长冯玉璋,以及43师师长朱长武知晓。

对此,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方面就问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