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黄山防线 搞军工生产线?(第2页)
统共便提供轻机枪45挺、冲锋枪45把、60迫击炮45门。
此外,基地标配一个炮兵连,配属4门82迫击炮,2门37战防炮。
另外标配一个重机枪连,配属整整8门m1919重机枪。
毫不夸张的讲,以系统营长基地保证的这些武器弹药,800人的规模,在火力配置上甚至可以碾压日军的满编精锐步兵大队。
即便是将这批装备放在整个连队3500人的队伍中。
整支队伍的装备水平依旧称得上是精良。
便是比起鬼子的野战联队,也是不逞多让。
但是对于一心完成“富则火力覆盖”之目标的陈建而言,依旧是任重道远。
三来……
“当前军功:8076
累计军功:13119
军职:营长:(13119/15000)”
这是这段时间以来,又先后伏击了几次闯入根据地附近的日伪军之后,最新的军功资料。
基地本身只会为基地成员们提供最为基础的装备弹药和给养物资,以及基础的医疗和修械装置之类。
但是商城里有的是让陈建眼红甚至发狂的装置。
比如:
材料人员充足的情况下,能日产三八式步枪20支的整条生产线,包括详细的图纸以及生产教程——兑换军功4000点
甚至是能日产4门60迫击炮的火炮生产线,包括图纸和生产教程——兑换军功6000点。
按照系统商城兑换的原则,越往上的商品,实际上越划算。
一支三八式步枪,时代的造价大概是80日元,8个军功点可兑换一支。
这么算,一个军功似乎也就价值10日元。
但是一门九二式步兵炮,造价在8000日元左右,按理来说需要800军功兑换,但实际上商城售价只需要300军功。
同理。
一条步枪生产线,哪怕是相对简单的三八式步枪,不说是日产20支,哪怕是日产3、5支呢,整条生产线需要的各类装置全部算下来。
估计至少也得十万以上日元。
但实际上的兑换,只需要4000军功。
工艺更为复杂,造价更为昂贵的60迫击炮生产线,也只需要6000军功。
貌似要的不多。
但是想得积累到对应的军功,需要击杀大量的鬼子和伪军,其中之艰难和凶险根本难以想象。
陈建也就释然了。
太贵了话,这就不是金手指,而是鸡肋了!
他目前积累的军工已经有8076,而且野心很大,琢磨着将步枪生产线和六零迫击炮生产线全部兑换到手。
那就还差了将近1000军功。
另外,系统军职从营长进一步升级所需要的军功也差的不远了——貌似是不远了,但实际上还差了将近2000军功呢,需要击杀大量的日伪军。
而局势紧张。
三城境内貌似风平浪静,日军似乎老老实实的当起了缩头乌龟,选择被动防守,实则暗流汹涌。
围绕着黄山区域的战役看样子不久之后就会爆发。
陈建隐隐觉得这场战役未必就是单属于国军与日军的交锋,很有可能还会波及到八路军,波及到17连。
那么在此之前,进一步提升整个连队的战斗力和装备水平,才能在风雨飘摇之际具备应对凶险的资本。
另外营部,团部,包括总部,对于17连的发展,表面上像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
但是陈建很清楚,这些是总部对自己的考验。
到目前为止,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明里暗里的关注着十七连的发展呢!
既然已经站在了舞台中心。
陈建表示自己当仁不让,那就更应该闹出点轰轰烈烈的动静。
在太平县主动进攻,扩大根据地和游击区的面积。
将更多的村庄和民众纳入到根据地以及游击区的范围内。
指导员马云英对此同样表示赞同:“咱们的民众基础进一步扩大之后,在乡亲们的协助下,咱们能养活的部队也就更多了。
要不就咱们这一个加强团的队伍,仅仅靠着大丰镇南部地区,这么巴掌大点的根据地。
队伍迟早得活活饿死!”
这也是马云英支援陈建主动发起攻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敌后战场上作战,孤立无援,缺乏装备和物资的八路军部队,不打仗便意味着没有装备和物资收入,入不敷出,迟早会把队伍拖垮。
一些条件艰苦的作战部队,在入冬之前,如果不打上一场像样的战斗,缴获点物资,漫长的冬季甚至就熬不过去。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想打,而是不得不打!
对于陈建而言,更是琢磨着透过这次的主动进攻,进一步积累物资,为17连打造军工生产线保障原材料基础。
为此。
其实早在大丰镇根据地开辟之后,陈建就交代过干部们,要重视各类物资的缴获。
进行破袭战的时候,最重要的则是那些钢铁资源,比如扒下来的铁轨,剪断的电线,以及日军打造的一些钢铁军事建筑之类。
如今,这些大量积累的物资,甚至已经在钢铁村里堆满了好几间院子。
指导员马云英还为此疑惑过:“这么多的军事物资,大部分都可以用于军工生产,但是咱们连队又根本用不上。
老陈,要不咱们想想办法将这些物资转送到大后方根据地的兵工厂去?”
陈建却是摇头:“距离太远了,要把这些物资运输过去,费时费力……最关键的是什么?咱们把物资送过去了,兵工厂也不可能把它变成枪支弹药给咱送回来。”
“还不如咱们自己倒腾倒腾,把这些资源都派上用场。”
倒不是陈建自私,不考虑部队整体发展的问题。
只是以八路军的军功基础,即便是后勤兵工厂,恐怕也比不上系统商城提供的生产线。
远途运输也是个麻烦事。
还不如等自己的生产线打造成功。
就地取材生产,造出来的枪炮连队用不完的,自然会支援给周边的兄弟部队。
马云英惊讶不已:“老陈,你到底想干什么?”
陈建语出惊人道:“老马,俗话说的好,求人不如求己,咱们部队为啥装备落后,弹药稀缺,最主要的就是自身不具备军工生产能力。
你说要不咱们自己搞个一两条生产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