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担心 作品

第164章 得寸要进尺

而除了最基础的内务整理和伫列训练之外。

在具体的军事训练上,陈建又做了一些独具风格的调整。

步兵的基础几大项:射击、拼刺、投弹、爆破、土工作业等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前三项,几乎是步兵必备的军事技能。

但是考虑到当下战事紧急,这几大基础专案肯定也有侧重点。

寻常的八路军部队尤其重视拼刺,射击和投弹训练,其中最侧重的则是拼刺训练——原因真实且令人心酸:部队武器弹药匮乏,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枪支和子弹供战士们用枪支击杀敌人。

所以只能加强拼刺训练,以求在游击战中靠着近距离的冲杀和敌人搏命,来缩小双方悬殊的装备差距。

八路军部队由此提倡:“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才是一支真正过硬的部队!”

而这样一支部队需要充足的军事训练,需要大量的实战磨砺,甚至需要鲜血的洗礼,才能一步步成长起来。

陈建相信,十七连未来也会是这样一支钢铁之士。

但现在不行。

时间紧迫,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供战士们慢慢成长。

所以在连部的军事会议上,陈建向各班排长们提出:

“咱们17连最重要的军事训练要放在射击上!

这一点咱们和其他的兄弟部队或许有所不同,因为咱们全团上下的装备弹药相对充沛,我们有足够的条件和日军在火力对射上一较高下。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短时间之内,想将这支基本上由新兵组成的队伍迅速训练成拼刺高手,几乎没有可能。”

“另外在具体的射击训练上,除了常规的一些臂力训练,瞄准训练和姿势规范训练之外。

咱们可以进一步加大战士们的实弹射击训练量。”

为此,陈建和指导员马云英商量过后,专门在根据地打造了一个简单的复装弹药生产间。

干啥呢?

将战场上打落的子弹壳全部收集起来,复装弹药之后,给战士们实弹打靶训练用。

如此一来,既能大大的节省弹药资源,还能保证新兵战士们的实弹射击训练量。

而实际上,一些物资匮乏的八路军部队而言,也常常会在战场上捡拾那些掉落的子弹壳,重复利用复装弹药,但是这些弹药却不是用来实弹训练,而是用在战场杀敌之中。

复装弹药效能不够稳定,威力也会差许多。

八路军战士们又何尝不知道情况。

奈何弹药匮乏,便是这样重复利用的复装弹药,能勉强补充一些用来杀鬼子,就算不错了。

相比之下,17连的新兵战士们训练的条件可好太多了。

“不过我说咱们队伍要把侧重点放在射击训练上,并不意味着在拼刺训练,投弹训练等专案上你们就能偷懒。”

陈建又特别做了补充。

“拼刺训练我们是一样不能少的!”

而且他还提出:“不需要讲究那么多,咱们的拼刺训练直接以两人一组的实战对抗训练展开。

至于护具什么的,对不起,咱们没有这个条件。

但是我可以保证的是,战士们如果在拼刺对抗训练中受了伤,我会给你们进行及时的包扎救治,会给你们足够的时间去养伤休息好,再重新投入训练。”

对此,指导员马云英提出异议:“老陈,会不会太冒险了一些?

咱们其他队伍可没听说过有这么展开拼刺训练的。”

陈建反问道:“但是咱们组织的纪律也没有说不能进行对抗拼刺训练吧?”

马云英噎住。

陈建语重心长的话语响起:“战场上拼刺刀,肉搏,完全可以说是拼命的打法,既然是拼命,哪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与其浪费时间,进步缓慢,一招一式的练习什么拼刺。

还不如两人一组,不断轮换着进行实战对抗拼刺训练,除了不上刺刀之外,其他的全都按照真格的来。

老马呀,这小鬼子拼刺刀厉害你又不是不知道。

咱们宁肯让战士们在训练的时候多流点血,也不愿意看他们在战场上惨烈的牺牲。

透过这种灵活的刺杀训练,或许能够稍微弥补一些咱们和鬼子在拼刺上的差距。”

马云英承认,自己又被陈建的歪理说动了。

他默许了陈建提出的拼刺对抗训练的方式。

又稍微加以完善:“还是尽可能做一些简单的护具,最起码得防住要害,另外,为了安全起见,拼刺对抗的时候,每个小组必须安排一名观察员。

万一情况不对,观察员要及时终止训练。

另外,这样的对抗训练,如果做的好了,或许还可以进一步的增强战士们之间的凝聚力,团结力。

可万一把控不好,搞不好会让战士们之间生出嫌隙和矛盾。”

陈建闻言,也立马反应过来,这方面他的确欠考虑了。

“虽然说男人之间,战友之间嘛,不打不相识,越打感情越深,但也不一定总是这么回事。”

他想了想立马提出方案:“这样吧,对抗训练结束之后,相互对抗的战士,在之后的学习中要彼此总结在对抗训练中的经验和不足。

另外……战友要是受了伤,那个打赢的负责照顾伤员,给人家倒水擦药打饭。

这打架占了便宜,总不能没点表示吧?

回头再让打赢的和打赢的分一组,打输的和打输的分一组。

在训练中表现好的给奖励,炊事班专门开小灶加餐。

当然了,打输的也给点安慰餐。

透过这种良性竞争的方式,既保证战士们训练的积极性,又不会影响到战友之间的感情。

你看怎么样?”

一旁的马云英听得直发愣,

“老陈,你以前是不是干过思想工作?”

他惊讶不已,老陈这家伙还真有法子,按照他这一整套的安排下来,那真是把战士们的训练、心理和生活全都兼顾到了。

陈建心想,这都是后世的智慧。

这时期的战士们纯粹,信仰坚定,讲究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后世部队则更讲究一个专业性,心理学应用成熟,部队的训练讲究科学性,劳逸结合,松弛有度。

当这两种风格彻底结合到一起之后。

就更加的事半功倍了。

……

时间就这样在战士们热火朝天的训练中迅速流逝。

至于根据地的发展,当然也没有闲着。

三城大扫荡结束之后,三城的抗日局面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