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入党 娘家人(第2页)
到目前为止,十七连毕竟还是下属于第四营的队伍。
然而四营长宋大川却有点不待见陈建:“去去去,你小子现在可是个大忙人,来我这儿干什么!”
便给人骂走了。
教导员沈光荣道:“老宋,你这就有点不近人情了。”
宋大川黑着脸道:“别提了,我最近正琢磨着下次见了陈建这小子,怎么给人家敬礼呢!”
“酸了酸了不是!”沈光荣乐道:“老宋,要我说你还真别不服气,要不是人家陈建,你这会儿搞不好还是个打了败仗的三连长呢!”
宋大川骂道:“你这话说的,我老宋能是那样的小人吗?
老子就是觉得舍不得,多好的十七连长啊!可翅膀一硬,迟早就飞了!”
沈光荣不愧是搞政工工作的,提醒道:“你换个思路去想,手底下甚至带出来个团长,那说出去带有多威风?”
“对呀!”
“以后在那帮子老战友们面前,咱也有吹牛的资本了!”
宋大川恍然大悟,两颗大牙在兴奋中一颤一颤的,“硬点好啊,硬点好,这臭小子赶紧飞起来吧!”
……
……
大丰镇根据地。
八路军独立团第十七步兵连驻地。
训练场上。
副连长王虎正一脸严肃的吆喝着,已然有了几分将领的风范,整个训练的队伍在他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展开。
这些日子,部队具体的训练上,有王虎在,陈建基本上就没操过心。
或许这就是舞台的重要性。
比如最喜欢和王虎斗嘴的老九班的孙大河,如今只是十七连一排的班长。
因为接触的舞台不同。
昔日的老战友,情分未减,但是实际上的军事能力,却是逐渐拉大了差距。
有的时候,望着在最前方训话的王虎,孙大河忍不住唏嘘。
王虎已经越来越不像他认识的那个王虎了!
但是革命战友们的初心纯粹,情谊纯粹,只是羡慕,奋起追赶。
……“连长!”
王虎见陈建过来,打了招呼。
“训练的情况怎么样?”陈建询问。
王虎叹了口气:“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新兵同志们训练的积极性都挺高的,但是大家的基础太差了。
短时间之内想彻底形成战斗力,恐怕难度很大。”
陈建对此倒是早有所料。
说到底,十七连扩增的太快了。
起初100多人的队伍,哗啦一下子变成了400多人,还没来得及训练呢,又哗啦一下子变成了将近3500人的加强团。
快速扩增的结果,便是战斗力的拉胯,凝聚力的不足。
所以,伏击日军第四混成旅团中军的时候,陈建手底下的兵力虽然充足,却还是不得不想方设法将独立团的老兵们调换过来作战。
否则仅凭十七连的这些新兵,绝不可能击败日军。
他拍了拍王虎的肩膀,笑道:“当前三城的局势还算稳固,不着急,慢慢来就是了。
按照当初咱们老九班迅速训练新兵的法子。
老兵带新兵,再相互学习分享经验。
加上指导员那边辅助进行的思想教育,队伍迟早能拉起来。”
另外在具体的训练内容上。
陈建有稍微做了一些调整,毕竟如今的队伍是一个加强团的规模,和当初老九班扩大成一个营的队伍,具体训练的方式当然不能完全相同。
新兵训练的第一课。
陈建一直强调的就五个字:
“服从!”
“纪律性!”
“从最基础的伫列训练开始,到内务的整理,利用这些专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新兵同志们逐步接受并适应部队的训练和生活。”
“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进行军事训练和文化学习,也就事半功倍了。”
没错,就是文化学习。
这一方面,陈建和指导员马云英分工明确。
连长陈建主抓军事训练,包括指挥部队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实战,另外就是保障后勤的充沛。
指导员马云英负责加强全连队的政工建设,加强战士们的思想教育,同时,在连对上下开展一些基础的文化学习课程。
先主抓基层干部们的学习。
千万不要小瞧文化课对于部队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有文化的兵,在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不管是军事技能训练,还是战术训练,常常会比一个没有文化的兵更强。
包括陈建,同样参与了文化课学习,给战士们做了一个极好的表率作用。
——按照陈建的履历,在陈家村的时候,他爹还在时,也是供他去乡上的私塾上过几年学的。
又天资聪颖,所以积累了一定的文化底子。
部队驻扎在忠勇村之后,陈建又跟着老村长冯勇学过一段时间——甭管后世的学历如何,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陈建都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原本懂的就加以印证,原本不懂的,符合当下时代的一些理论和知识,便进一步学习。
因此指导员马云英时常感慨:“老陈,你要说你没读过书,打死我我都不相信!”
就这么着,连长带头学习文化知识。
那些原本对于学文化有抵触的大老粗们,也都被调动了积极性,争先恐后的跟着学了起来。
两日后。
团长韩五送来的惊喜到了。
韩团长估计是下了血本了,整整齐齐的百人队伍,基本上都是独立团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信仰坚定,
而且都是自愿来的,陈建这位独立团的传奇新兵,第一回上战场就杀了17个鬼子,落下大名陈十七,后来又一路成长成为钢铁17连连长。
——换句话说,他在整个独立团都很出名。
韩团长要派骨干过去支援17连,当时的原话这么说的:“不管十七连今后怎么发展,咱们独立团都是十七连的娘家人,现在陈建这小子需要助力,大家自愿帮忙的就站出来。
好处肯定是有的,去了十七连,这小子绝不会亏待你们,而且十七连新兵多,你们只要过去保底是个班长,搞不好排长连长都有可能。
当然了,我说的是实际上的职位,眼下肯定不行。
你们愿意去的就站出来,名额只有100人,副班长和班长也要,再往上的干部就甭想了。”
就这样凑齐了一支百人骨干队。
保守一点讲,这些老兵们担任基层干部,比如排长和班长之类的,肯定是一点问题没有。
相当于在十七连的队伍里迅速的充入100名班排级骨干。
这可真真算得上是雪中送炭了。
整个十七连表面上看着庞大,3500人的加强团,但实际上具有扎实军事素养的,也就只有最初那100多号老兵。
就算是老兵带新兵,每人都得带三四十号人。
累够呛!
多了团长韩五送来的这100骨干。
队伍的凝聚力明显更强了,训练的程序也加快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