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扩增迅速 加强团(第2页)
随后本着“用人不疑”的原则,在话语鼓舞后,将部分装备弹药分发给队伍。
恩威并施之下,整个队伍为之一振,凝聚力明显增强了不少。
天色彻底落幕后。
陈建暗暗松了口气——太平县城被攻破,讯息一旦传开,对于日军而言,无疑是一场地震,在陈建的多方部署下,日军及时增援平安县城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进行报复性空袭的可能性却是不小。
好在天黑后,基本上没配备什么夜用战机的日军陆军马鹿们,并不具备空袭的能力。
当天夜里。
偌大个太平县,一大摊子的琐事,运输物资、军事防御、保卫工作,再加上应对百姓们的询问,陈建忙的是不可开交。
他忽然开始想念自己的指导员。
那个话唠要是在的话,说不定这会儿他已经当起了甩手掌柜,在这历史悠久的太平县内悠哉悠哉地闲逛了。
半夜时分。
通讯兵传来讯息:“连长,指导员他们到了!”
打着哈欠,压根儿没有时间睡觉的陈建顿时喜出望外道:“臭小子,不早说,快,咱们去迎接指导员!”
南城门口。
双方碰面。
“哈哈,老马,我可想死你了!”陈建难得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接着伸手指着身后的城墙道:“接下来,这整个太平县城,就是你的舞台了!”
马云英笑道:“老陈,先不急,我还给你带了惊喜过来。”
“惊喜?”陈建表示疑惑。
马云英道:“你往城门外走两步,就看到了!”
陈建闻言,跟着马云英走出城门口,顺着他所指望去。
刹那间。
整个人如同雕塑一般在凌乱的冷风吹拂下彻底石化。
只见城门外,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影,陈建抬起头,踮起脚尖,甚至是跳起来去看,竟然一眼望不见尽头——当然了,夜色昏暗的缘故,本来也看不太远。
但是可以明确是,这浩浩荡荡的队伍,人数绝对不少。
“这是……”
“整整齐齐的两千人队伍。”马云英得意地说道。
“多,多少???”陈建以为自己听岔了。
“两千人!”马云英又强调了一遍。
陈建:“…………”
沉默中的他忽然觉得天都塌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自己带队攻破太平县城,前后收罗的伪军,青壮林林总总的扩编了一千多人也就算了。
你老马一声不吭的,居然给我带回来整整两千人的队伍?
什么时候招兵扩编变得这么容易了?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面对陈建的错愕,马云英得意地说道:“老陈,按照你的要求,这次扩编,多多益善,我可是绞尽脑汁,挖空了心思四处招兵。
最终考虑到提高效率,我想了个办法,先是将咱们招收的新兵同志们全部分散出去,少则几个一组,多则十几个一组。
分配任务,沿途乡镇村庄全部都不落下,宣传咱们八路军覆灭日军大队,已经攻占太平县,需要扩大编制的讯息。
各小组招收到新兵后,再按照同样的模式迅速将新兵分组,继续扩大传播讯息招收队伍的团队。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
然后约定好地方,在黄昏时分全部集结,集结时我也吓了一跳,原本琢磨着能凑齐个几百人的队伍就差不多了。
谁曾想,各地民众参加咱们八路军打鬼子的意愿极为强烈。
最终集结后,我一统计,好家伙,竟然闹了两千人队伍!”
话毕。
马云英邀功似的说道:“怎么样,老陈,够惊喜的吧!这回咱们搬空整个太平县,我看是没啥问题了。”
陈建:“………………………………”
省略号的长度也压根儿代替不了他心底无语程度的万一。
“是够惊喜的!”
陈建带着些自嘲道:“忘了和你说了,老马,除了你集结的这两千人队伍之外,我这边在城内同样扩编了队伍千余人。
目前还在继续增长中。”
他拍了拍马云英的肩膀:“恭喜你啊老马,顶着指导员的职位,要干大政委的活儿了!”
说罢,陈建拍了拍屁股走人。
在风中凌乱了片刻的马云英喊道:“老陈,你干什么去?”
“办大事儿!”
撂下这么一句话,陈建已经走远。
不久之后。
太平县日军指挥部,雕梁画栋的内室,软榻上,传来陈建肆无忌惮的鼾声——终于他娘的可以睡个好觉了!
……
……
陈建睡梦正酣时,常丰县日军三城城防司令部内,太平县指挥部疯狂告急的讯息早已经在几个时辰前传来。
传来的讯息表示:
“前去围剿大丰镇八路军的岩崎大队通讯彻底中断,疑似遭受重创,八路乘坐摩托车突袭而至,猛攻太平县城,县城告急!请求城防司令部火速战术指导!”
这突如其来的讯息。
就像是晴空霹雳,将河村、藤原、吉野、渡边等一众鬼子军官们雷的里嫩外焦。
“太平县告急!”
“岩崎大队疑似遭受重创?”
“这……这怎——么可能?”
渡边少佐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太平县内的八路,应该就是从丰平岭的大火中逃走的那些八路,可他们早已经在我军主力的围剿下一路伤亡不断。
就那么点规模的队伍。
重创了岩崎大队,甚至在猛攻太平县城?
天方夜谭的故事也不能这么讲吧?”
“将军,该不会是太平县方向的情报搞错了,或者说是八路盗窃了我们的密码本和电台,故意发来的迷惑性资讯?”
只是……渡边所说的可能性,恐怕就连他自己都觉得不靠谱。
可总不能……
“这一切都是真的吧?”
而此时的常丰县、顺安县一带的局势,随着日军主力的卷土重来,正好进入最为关键性的时期。
八路军在日军各路扫荡部队的推进压缩下,生存空间几乎已经用尽,很快就会在日军的迫使下,发起决战性的反攻。
胜负很快就会落定。
日伪军方面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时间格外之长久的这场大扫荡,也到了快难以为继的时刻。
双方的较量,已经卡在了节骨眼上。
偏偏是在这个时候,太平县告急的讯息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