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夜袭 反步兵定向地雷
丰平岭。
入夜后的大山被黑暗笼罩,显得越发寂寥可怖。
为了躲避日伪军的围剿,陈建带着十七连的战士们,一路往丰平岭的深山老林中扎去。
日伪军穷追不舍,拉网扫荡,面对苍茫辽阔的穷山,想要将藏在其中的八路军搜缴出来,看似艰难,实际上也不容易。
夸张点讲,有点大海捞针的意思。
但是偏偏有鬼子不信邪。
——河村少将就着手底下的参谋们加急制作的丰平岭一带的军事模拟沙盘,将代表了日伪军兵力部署的膏药旗,在大山的周围插的遍地都是。
这老鬼子煞有其事的表示:“丰平岭是横亘在太平县与常丰县的一条连绵几十公里的大山脉。
想要将整个山脉的群山全部围剿扫荡一片自然不可能。
但是我军一路紧追不舍,可以确定的是八路就在眼前的这片大山之中。
皇军的封锁部队已经迅速进山,将这片山区彻底封锁隔绝出来,搜山所用的军犬和人员明天就可以就绪。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一座山,一座山的扫荡过去,进行拉网式的,梳篦式的清剿。
封锁与扫荡部队逐渐推进,沿途设定临时据点和哨卡。
逐渐缩小区域。
八路插翅难逃!”
大队长吉野同样对陈建一行恨之入骨,当即附和道:
“将军说的极是,这些该死的八路一个也别想逃掉!”
至于渡边少佐,以及后续赶来的日军大队长南宫少佐,大概实在是忍不住,嘴角不着痕迹地抽了几下。
平心而论。
从帝国军官的角度来衡量此战——就为了围剿逃窜到深山中的些许八路,居然要用拉网扫荡,逐渐筛查,搜寻群山这种效率低下的方式展开。
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都将大量浪费。
从专业的军事角度来讲,这是得不偿失的军事行为。
然而河村脾气火爆,而且态度坚决。
其麾下的军官,谁也不敢触这个霉头。
至于老鬼子河村。
盛怒之下,是铁了心要彻底消灭陈建等人,他甚至将这场围剿,当做一场需要周密部署的大型战役来决策。
他在指挥室排兵布将,绞尽脑汁,将整片山区,八路军所有可能逃窜的方向全部下令封锁。
要保证整个包围圈的稳固。
就连天黑之后,河村也要求,所有搜寻部队就地在山中扎营休息,天亮之后,继续按计划搜寻推进。
考虑到这些八路的装备精良,而且擅长偷袭。
河村命令各路搜寻部队在夜间驻扎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确保各部之间可以随时增援。
夜间,部队要额外加强警戒,巡逻。
“另外,最前线的搜寻部队在夜间扎营时,只允许携带当日份的物资,避免八路偷袭时,物资被八路缴获。”
因为在白天的交锋中,河村透过望远镜侦查,远远的观测到,山林间八路军的规模不算大,但也有近百人的队伍。
而且从他们的装备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轻装作战,以保证突围时的机动性。
包括在此之前的一系列战斗中,这些八路对于装备和物资的缴获意图极为明显。
战斗缴获,又是这些八路军唯一的物资获取来源。
河村信誓旦旦的说道:“这深山老林之中,想要获取物资极为困难,只要我们谨慎一点,避免物资被八路军缴获,彻底断绝这些八路唯一的物资来源。
就是饿,也能把这些八路活活饿死在大山中。”
然而实际情况真有老鬼子河村想象的这么美好吗?
陈建将用实际行动告诉他。
做梦呢!
入夜后。
陈建带着队伍,藉着微弱的月光,以及用粗布包裹住反光碗的军用手电筒,悄无声息地从深山中重新退回来。
提前扩散出去的侦察兵战士们在夜间游走,趁机侦查日伪军的夜间扎营情况。
时间点就选择在天黑之后,八点左右。
这个时间点,日军经过一整天的跋涉,搜寻,早已经是精疲力尽,差不多是晚饭时间。
夜间昏暗一片。
小鬼子们人多,想保证队伍的体能,就得吃点热乎饭,想吃热乎饭就需要生火,火光一起,在夜间暴露的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对于十七连的战士们而言,对付这样处在明处的敌人,简直再简单不过。
陈建先是下令,将各炮组,包括八九式掷弹筒组,迫击炮组全部分散开。
干啥呢?
分散之后,专门瞄着日伪军在夜间燃起的篝火的火光开炮,打完一轮火炮就撤,甭管打没打中,就是吓也把鬼子伪军吓个半死。
轰隆——
夜间的炮声骤然炸响,将原本大山间的死寂彻底打破。
各炮组的战士们在开炮之前,尽可能的向目标贴近,以保证完美的炮击射程。
得益于各炮组战士们的灵活战术,再加上步兵对于火炮的重点掩护。
从十七连向北突围一路激战到现在。
堪称奇迹的是,六具制弹筒和三门六零迫击炮,统共九个炮组,所有火炮竟没有任何的损坏或遗失。
只是炮弹剩的不多了。
但是连长陈建的命令下达的明确:“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咱们手头的弹药本来就是为了打鬼子储备的。
战斗打响之后只管开炮,甭想着节省,用完了大不了咱们再缴获!”
毕竟是开挂的男人,说话就是豪横。
——甭管打了鬼子伪军之后,赶到地方,实际上有没有装备物资,只要陈建到了,那一准就有。
副连长王虎听得嘴角忍不住抽了几下,心想就这种败家子儿打法,要是让营长团长他们知道,怕是要骂娘了。
指导员马云英心想,这个时候,作为指导员,是不是应该站出来说两句,提醒一下战士们,也不要随意浪费炮弹,毕竟咱们八路军弹药稀缺……
只是想到陈建这一路上的指挥风格,弹药方面压根儿就没有节省过。
偏偏就是那么好运气,总能在弹药消耗之后打鬼子缴获补充。
马云英又把话咽进了肚子——人家老陈有打富裕仗的资本
不得不承认。
在绝对火力的支援下,战斗打响之后,效果是立竿见影。
鬼子的掷弹筒精准度较差,六个掷弹筒炮组陆续开炮,哪怕炮组的战士们平常训练的已经足够充沛,但实际上单发炮弹能够命中目标的机率还是不算太高。
唯独十七连炮王炮墩儿——周为国,连发两炮竟全部命中目标,炸弹几乎是直接砸在鬼子的火堆上,命中率高的惊人。
至于三门六零迫击炮炮组就好说了。
借助瞄准距的辅助,精度要比掷弹筒高得多。
再加上炮弹的杀伤半径大。
几轮偷袭下去,在夜间围着篝火休息的鬼子和伪军被炸得人仰马翻,心惊胆战,连忙撤了篝火,藏在黑暗之中,再不敢马虎大意。
为了跟进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