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玩火玩出新高度 指导员的惊叹(第2页)
好歹也是策反的内应。
这些伪军又主动选择缴械投降,钱三方才所说也是事实。
全部杀掉没有必要。
陈建安排战士将钱三带上前来,也没有暴露身份,而是问道:“关于日军的这次大扫荡,你了解多少?”
钱三老老实实地回答道:“长官,我们也是在扫荡突然爆发之后才收到讯息,在此之前,压根儿就没有听说过要扫荡的风声。”
这倒是符合日军此次秘密筹备,突然爆发扫荡的情形。
陈建想了想,刻意压低声音,避免钱三这小子透过声音认出自己来,又问道:“那我再问你,你可知道小鬼子为什么会突然掀起这么大规模的扫荡?”
“长官,这个我倒是听说过一些。”
陈建心中一喜,不动声色地问道:“怎么说?”
钱三道:“我也是偶尔听一名鬼子军官说的,不知道真假。
说是八路军在不久前打了一个什么据点,杀了个鬼子中尉,那中尉的身份好像不简单,是日军第四独立混成旅团的旅团长河村少将的亲侄子。
这老鬼子勃然大怒,直接把整个旅团的主力都给抽调了过来,掀起了囊括三城的大扫荡。”
随着钱三的话音。
陈建人都傻了——合着他想破脑袋,也没能想明白,一个小小的大杨山三号据点和日军此次掀起的空前三城大扫荡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络。
到头来。
竟是因为打下三号据点的时候,意外杀死的一个小鬼子。
是那老鬼子河村的亲侄子!!!
打了小的来了老的?
好嘛,这混蛋系统还真是会坑人的,谁能想到还能这么关联起来呢?
副排长王虎也是恍然大悟,忽然有些遗憾:“居然是这么回事,早知道咱们当初就不贸然攻打大杨山三号据点了。”
陈建摇了摇头,对此不抱有奢望。
即便没有这次的理由,也一定会有下次的借口。
系统的主线与主线之间肯定是有推进关系的。
眼下也考虑不了那么多了。
先解决这场大扫荡的危机再说。
想到这里,陈建冲着钱三挥了挥手,示意他向自己靠近一些,把耳朵贴过来。
钱三按照陈建的指示照办。
陈建附耳说了几句,原本还惶恐的钱三身子一怔,脸上有不由自主浮现的震撼。
片刻后,陈建拉开距离道:“回去之后,你可以把这条讯息汇报给日军,告诉小鬼子,想报仇的,只管来找我们,我八路军独立团第四营全体将士们等着他小鬼子来送死!”
接着,陈建挥了挥手,让战士们把钱三带下去。
王虎问道:“老陈,这小子还有这些伪军怎么处理?”
陈建道:“让他们把武器弹药留下,人就滚蛋吧!”
想了想,他又对冯大忠说道:“哦对了,老冯,你亲自去告诉钱三那小子。
摆正自己的身份,再有下次绝不轻饶。
另外,告诉所有的伪军,回去之后绝对不能向日军透露咱们八路军主力在此的讯息。”
——此时,伪军被全部看押,暴露出来的战士只是一部分,他们也搞不清楚周围到底还有潜伏的多少八路。
“是!”
冯大忠应了一声,转身去找钱三交代。
陈建所交代的那句话一出口。
钱三陡然一怔。
“摆正自己的身份”这几个字大有深意,是弦外音,当初陈建,冬瓜,冯大忠三人入城策反钱三为内应的时候,为了稳妥起见,曾留下这么一句接头的暗语。
此刻一出口,钱三是恍然大悟。
再看冯大忠的身影,虽然不太确定,但总觉得和那晚潜入自己宅子的八路颇有些相似。
他忽然庆幸起自己那晚的选择。
心想:看来八路这次能饶了我们,八成也是看在我内应的身份上,和八路搭上线,这条路果然没有走错!
至于交代伪军们,绝不能告诉日军八路军主力在此。
将伪军们全部赶走之后。
石头疑惑地问了句:“狗哥,咱们不是要让小鬼子相信咱们主力正在向北突围吗?为什么要这么交代伪军?”
陈建还没有开口。
冬瓜骂道:“你咋这么笨呢?直接把讯息带回去,你觉得小鬼子能相信吗?人又不傻。
相反,咱们故意这么交代,鬼子到时候肯定会打探讯息,这么多伪军,他不可能全部按照咱们说的,宁可被小鬼子枪毙,也不暴露咱们的情报。
咱们八路军主力正在向北突围的情况,这不就传递出去了?”
话说到这里,冬瓜忽然有一些好奇:“狗哥,你刚才到底和那二鬼子说了些什么,我看他的神情挺惊讶的!”
几位班长的目光全部汇聚过来。
陈建笑道:“我让他带话给小鬼子,大杨山三号据点的那什么鬼子中尉,也就是他们的旅团长河村那个老鬼子的什么亲侄子,正是让咱们给打死的。”
众干部闻言,目瞪口呆。
副排长王虎佩服的竖起大拇指,又自嘲了一句:
“好家伙,老陈啊老陈,你这玩火快玩出新高度了。
按照这个节奏,这些伪军真要是把相关的情报汇报上去,接下来小鬼子怕是要与咱们不死不休了。”
陈建笑道:“咱们要的不就是这个效果吗?”
原本他还在发愁,就算在遭遇战中击败眼前的日军中队,也未必能把日军的主力全部牵制过来。
可如果再加上老鬼子河村的亲侄子的讯息。
从日军第四混成旅团掀起三城大扫荡,可见河村这老小子心眼儿之小,睚眦必报。
既如此。
如果知道杀死他亲侄子的仇人就在三河乡北面。
陈建笃定道:“河村这个老鬼子绝不会善罢甘休,咱们吸引日军火力,掩护营主力向南突围的任务,说不定就顺利完成了!”
指导员马云英全程保持沉默,其实一直在暗中观察自家这位连长。
最终得到的结论是:
虽然年轻,却有远超出这份年轻的沉稳,马云英曾见过一些三十多岁甚至四十多岁的将领,却未必有这份沉稳。
而且极有胆识,心理素质相当过硬。
感慨之余,马云英竟莫名的多出些兴奋来。
“跟着这样有胆识的搭档打鬼子,往后的日子怕是要越发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