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伏击部署(第2页)
此战。
“为拖延,扰敌之计!”
几十分钟之前,在指挥部制定此次进攻徐家庄据点,并沿途打援,伏击日军的作战部署中。
陈建率先指着从大王村据点通往徐家庄据点的沿途山道,提出:“这整条路透过来,沿途的地形地势都非常适合咱们进行游击作战,冷枪偷袭。
那就把各小组分派过去。
依托沿途的地形地势,充分发挥我方阻击的纵深优势,层层展开,哪怕是剥洋葱,也把小鬼子的皮一层一层的给我扒下来。”
“在这伙鬼子和伪军抵达徐家庄据点之前。
能多消耗日伪军一分兵力,咱们最终能够全歼这伙日伪军的可能性,就能大上一分。
就算是不能消灭多少鬼子,也能不断消耗敌人的锐气,更重要的是,鬼子对于咱们九班的兵力情况并不清楚。
小鬼子绝不会想到,咱们在围攻徐家庄据点的同时,还能抽调五个班的兵力沿途伏击。
先以小规模的兵力,零散的伏击,在沿途不断消耗日军,同时麻痺日军的判断,让鬼子认为咱们兵力有限,只能以这种方式来拖延他们。
在小鬼子放松警惕的时候,把他们放进咱们最终安排的伏击圈内,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那么具体是怎么安排的呢?
陈建就着军事模拟沙盘进行部署:
“首先,徐家庄据点要盯死了,这可是咱们钓鱼的诱饵,鱼没有上钩之前,诱饵绝不能丢。
但是冬瓜,冯大忠和冯保国他们三个作战小组放在这里多少有点浪费了,再想办法抽掉一半兵力出来,参与伏击战,剩余兵力确保据点里的鬼子和伪军不敢突围就成。”
“那么咱们手上就有将近六个班的兵力。
其中,石头和冯保民这两个班,就负责在沿途交替阻击日伪军,不求击杀多少敌人,只要暂时拖延敌人的步伐就行。”
“最后剩下的四个班,自然是负责在最终的伏击战中消灭敌人。”
“具体的伏击火力配置方面,梯次设定:咱们的队伍这次有轻机枪三挺,手榴弹两百颗,还有人均一把的步枪。
具体火力展开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率先展开的是最下方的两翼手榴弹投掷小组,每组十人,共计二十人,每人各装上十颗手榴弹,拉环提前准备就绪,战斗打响之后,三分钟之内给我全部丢下去。
中线火力则以步枪手为主,枪法最好的各组长和副组长,提前进行作战分工,确保在战斗打响的第一时间敲掉鬼子的机枪手和炮手,防止鬼子以优势火力还击。
至于最高一层的火力,当然是由三挺轻机枪作为支撑点展开,借助居高临下的地势优势,充分发扬火力,全面压制日军。”
“最后是什么呢?”
“三线火力展开,鬼子伪军的伤亡差不多之后,司号员把冲锋号给我吹起来,除了机枪手和特定枪手之外,全部展开冲锋,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
陈建如此安排,也是考虑到日军有进一步增援的可能。
时间拖得越久,变数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