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阻击战
就在陈建盯着王庄内的鬼子,以惊人的枪法,一个人恐吓得庄内的鬼子不敢快速推进的同时。
高地侧翼的激战再次爆发。
新的一个小队增援过来之后,松下当即组织起新一轮的进攻。
三连长宋大川决定依托防御工事阻击。
王庄高地的防御工事的构筑别出心裁,按照当初宋大川的设想,此高地是作为整个驻地的火力支撑点,而且地势奇特,周边都是陡崖,只有侧翼的缓坡,以及从王庄直通高地的小山路,可以登上高地。
所以他在棱台式的高地顶部中心位置、以及向内贴着王庄的位置,构筑了周密的综合性防御工事,侧翼的缓坡方向越过高地棱线之后,则是七八十米的开阔带——担心敌人越过棱线就能冲击防御工事,这部分开阔带宋大川没有部署任何的防御工事,纯粹是光秃秃的一片。
这样的好处是:
“我们的防御工事坐落在高地的中部以及靠后的区域,可以避开鬼子的直射火力,还可以避开日军的侦查视线。
等到鬼子越过侧翼缓坡的棱线之后,这几十米的开阔带根本找不到任何的掩体,而且侧翼的缓坡狭窄,鬼子一次性上人不会太多,那就只能以添油战术顶着咱们的火力进攻。
这是咱们专门为鬼子打造的屠宰场。
按照这种模式持续下去,不管有多少鬼子,咱们每次面临的只有越过棱线的部分兵力有限的鬼子。
只要咱们还没有弹尽粮绝。
这战斗咱们就能一直坚持下去!”
所以鬼子的新一轮进攻开始之后,宋大川命令战士们依托掩体等待,尽量让鬼子冲过缓坡棱线,放近了再打。
另外特别安排了部分兵力,盯住庄内的日军,防止鬼子从庄内通往高地的小路摸上来。
好在。
庄内上高地的小路陡峭狭窄,兵力多了根本没办法展开,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
陈建甚至在设想,如果自己在高地后侧方棱线处架上一挺机枪,子弹管够的话,完全可以一个人隔断一条山路。
甭管有多少鬼子都能给他报销了。
当然了,凭借他出色的枪法,以及手头的“狙击步枪”,狙杀效率估计也不会比机枪慢多少,鬼子想要靠近上高地的小路,就必须顶着陈建的狙杀,从村口推进,一路靠拢到村子的中部区域。
期间,陈建有无数次狙杀的机会。
轰隆——
日军的进攻战术一向是如此的粗暴而简单。
炮兵轰完之后,步兵透过侧翼缓坡向高地的棱线处推进。
源于宋大川在高地别出心裁的防御部署,鬼子的炮弹基本上都砸在了高地的全部空旷区域,仅仅是在土质坚硬的大地上炸出痕迹并不算深的一些小弹坑来。
炮弹的硝烟还没有被冷风完全吹散。
二三十个鬼子率先越过棱线,出现在空旷的高地上。
他们目之所及,高地上爆炸声过后,静悄悄一片,并没有看到敌人的影子——三连构筑的工事基本上都是向下开挖,地面上几乎没有凸出垒起来的部分。
小鬼子们十分谨慎,稍稍弯着腰,拉开散兵线,各分队以战斗队形展开。
菊田伍长参与了这一轮的冲锋。
他跟在队伍的中部区域,望着眼前的情形有些纳闷,八路还真是有意思的很,防御工事不按照兵法构筑在棱线边缘,倒是退缩到了中后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