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怀瑾,速归,我想再见你一面。(第2页)
他没有哭,只是静静地跪着。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缓缓起身,借着长明灯微弱的光,打开了手中的盒子。
里面,是一封信,信旁,并排放着三封圣旨。
沈瑜拆开了信看去。
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怀瑾吾儿:”
信的开头,没有君臣之别,只有父亲对儿子的称呼。
“当你读到此信,朕或己远行。勿悲,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别,朕亦不能免俗。”
“朕知道,朕等不到你了。也好,省得见了面,又要听你那些大道理,惹朕心烦。”
“朕这一生,少时困于宫闱,中年疲于国事,晚年又为储位忧心。看似富有西海,实则身不由己。然,能得遇你,能寻回昕儿,能见徽柔得配良缘,朕于这人间,己无大憾。”
“朕这官家,做得好不好,自有后世史官评说。朕不悔。朕唯一悔的,是未能早些寻回昕儿,未能给他一个完整的童年。也悔...将这千斤的江山,这满朝的烦心事,这么早便压在了你们兄弟肩上。”
“有你,有昕儿
,有徽柔,朕...知足了。”
“你之才,朕深知。你之心,朕亦深知。朕曾将你视为利刃,为你劈开前路荆棘,亦曾将你推向风口浪尖,为你承担本不该你承担之重。朕知苦了你了。然,国事艰难,朕...别无选择。”
“朕走之后,昕儿年幼,性情虽仁,然失之于柔。徽柔那丫头,看似骄纵,实则心软。这偌大的江山,这深不见底的宫墙,朕...放心不下。”
沈瑜读到此处,泪水终于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一滴,一滴,砸在信纸上,洇开了那熟悉的墨迹。
“怀瑾,朕曾对你说,你是朕的臣,是朕的子。今日,朕便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求你最后一件事。”
“徽柔那丫头,性子烈,全天下,朕看也只有你降得住她。替朕…好好疼她,莫让她受了委屈。”
“昕儿...他终究是你的弟弟。朕把他带回了宫墙,却给不了他你给的安心。日后,他为君,你为臣,亦为兄。替朕...看着他,扶着他,莫让他走错了路。这赵氏江山,朕交给他,也...交给你了。”
“你曾问朕,何为仁?朕今答你: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天下大同,便是仁。朕做不到了,或许...你可以。”
“勿为朕报仇,勿兴无谓之兵戈。守好这江山,护好这百姓,便是对朕最好的告慰。”
“朕累了,想歇一歇了。这江山,这孩儿,都交给你了。勿念。”
信的末尾,只有两个字,如同寻常人家父亲的落款。
“父字。”
啪嗒。
一滴滚烫的泪,砸在了信纸上,迅速洇开。
沈瑜没有嚎啕大哭,只是跪在哪里,将头深深埋进臂弯,泪水无声的浸透了衣袖。
足足过了好一阵,沈瑜才抬起泪眼模糊的双眼,颤抖着手解开了第一卷圣旨。
“着令驸马都尉沈瑜,即刻交卸南疆军务,不得有误,速速还京,共商御西夏之策!”
他解开第二卷。
“朕闻南疆瘴疠,怀瑾在外亦需保重。然西夏势大,京中事急,望卿体察朕心,早日归来。”
最后,他颤抖着解开了第三卷。
那上面,没有用朕,也没有用卿。
“怀瑾,速归。我想再见你一面。”
“哇!!!”
沈瑜再也控制不住,抱着那三卷圣旨,伏在地上放声痛哭!
那哭声,撕心裂肺,充满了悔恨与无尽的悲伤。
他把他当做儿子,当做依靠。
而他,却连他最后一面,都没能赶上!
“父亲...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