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转移矛盾(第2页)

此时殿内一片寂静。

陈槐张大了嘴巴,看着沈瑜,心道。

高!实在是高!这祸水西引...啊不,是转移焦点,玩得溜啊!

赵祯也算是找到了一个明确的发泄口,西夏。

对啊!

这帮台谏,整天盯着朕的后宫丧仪!西夏都要打上门来了!他们还在外面跪着添乱!

赵祯一拍榻沿:“好!好一个事分缓急!”

他对陈槐吼道:“去!开宫门!宣范镇,司马光...还有那几个跪着的礼官头头,都给朕滚进来!不是要谏吗?朕让他们谏!谏一谏这西夏寇边,边民涂炭的大事!”

陈槐连滚爬爬地应道:“遵旨!这就去!”

他跑得那叫一个快,生怕官家反悔。

沈瑜默默退到一旁,垂着眼。

宫门外跪谏的官员们,很快就要体验一把什么叫计划赶不上变化了。

从贵妃丧仪的礼法之争,陡然切换到火烧眉毛的西夏寇边危机...

这弯拐得,希望他们的脖子够结实。

不多时,宫门的开启声传来,伴随着内侍的传唤。

范镇,司马光等人绝不会想到,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个比追封皇后更让他们无法回避的,关乎国运的难题。

沈瑜看着宫门方向,心里默念。

对不住了诸位清流,借西夏的东风,给官家,也给你们,都找个台阶下吧。

至于这台阶陡不陡...那就看你们的腿脚了。

......

宫门一开,范镇,司马光领着一众跪得腿脚发麻,脸色发青的台谏礼官,雄赳赳气昂昂的往里走。

那架势,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感。

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

儿,准备上演一场文死谏的千古绝唱,誓要把官家从逾制昏聩的边缘拉回来。

心里都琢磨着待会儿怎么引经据典把唾沫星子喷到御案上。。

可一进偏殿,气氛有点不对。

官家赵祯没在御座上,而是背着手站在窗边,望着外面的天,只留个背影。

更不对劲的是,沈瑜那厮也在!

还站在角落里,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我是块背景板的乖巧模样。

可范镇,司马光这些老江湖,一瞅见沈瑜,心里就咯噔一下。

这滑头在,准没好事!

“臣等见过官家!” 众人齐刷刷行礼。

赵祯没回头,也没叫起。

过了好半晌,就在范镇准备豁出去开口时,赵祯恰好转过身。

好家伙!那脸色!比外头的天还阴沉!

“都来了?”赵祯沉声道。

“不是要谏吗?朕听着。谏吧。” 他手往下一压,示意都免礼了,省得这帮人再行礼耽误功夫。

范镇深吸一口气,刚准备把肚子里那篇礼法纲纪重于泰山的雄文掏出来之时。

“官家!” 沈瑜首接张口,将范镇酝酿好的悲愤情绪堵了回去。

他上前一步,抢在所有人前头开了口,语速极快。

“臣适才禀报的河东急务,事关重大,恳请官家允臣再陈!”

范镇一口气差点没上来,脸都憋红了。

沈怀瑾!你捣什么乱!没看见老夫正要死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