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兵源构想(第2页)
“边军中的精锐,是有点油滑,可他们是真刀真枪见过血的!知道战场残酷,咱们许以厚饷,给他们一个脱胎换骨,凭本事拿军功的机会!他们比谁都惜命,也更懂得听令行事才能活下来,才能立功受赏!只要操练得法,严明军纪,这些油子,就是最好的老兵骨干!”
“至于厢军?”沈瑜嗤笑一声。
“是,平时疏于操练,看着像民夫。可正因如此,他们才更渴望改变!在厢军里混吃等死有什么前途?咱们给机会,给饷银,给上升的通道!从一群散沙里挑出那些真正身强力壮的重新锻造!一张白纸,才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练好了,就是最听指挥的兵!”
“至于流民、猎户...这些人,为了口饭吃,命都可以豁出去,他们无牵无挂,或者家破人亡,心中憋着一股戾气,咱们要做的,就是把这股戾气,用严苛的军纪,共同的信念,优厚的待遇,引导成向死而生的杀气,让他们明白,跟着神机营,有饭吃,有衣穿,杀敌立功还能封妻荫子!这样的兵,一旦练成,就是最锋利的刀!指哪砍哪,绝无二话!”
为什么不要禁军衙内?
因为他们想要的太多,顾虑太多,心思太杂。
沈瑜要的,就是一群眼里只有听令,杀敌,拿饷的纯粹兵卒。
一群除了神机营,别无依靠,只能靠手中火枪和身边袍泽搏前程的亡命徒。
只有这样,才能练出新军!
旧禁军的根子,己经烂了,盘根错节,动不得,也指望不上。
神机营,必须从头开始,另起炉灶。
宋朝兵种编制主要分为西大类。
禁军,厢军,乡兵,蕃兵。
禁军是中央军,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
厢军是各州的镇兵,由地方
控制,乡兵则是抽调的壮丁。
蕃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族军队。
后面神宗还创了土军和弓手,等于是地方军队。
沈瑜说的很是明白了,一只军队肯定是要有打过仗的,或者会打仗的。
比如1911年的武昌,不就也是靠吴兆麟的指挥吗?
所以禁军之中的精锐是不可少的,但是这精锐得是沈瑜说的精锐,而不是所谓靠推荐上位的人。
而厢军说白了就是杂役,基本没有作战的任务。
宋朝募兵有一个木梃,拿这个对应着身高,再根据体魄选择兵源。
好的就到禁军去,坏的就入厢军,还得黥面涅臂,没有退役这一说,终生为兵。
当一辈子的厢军,还没有作战任务,也就是没有上升渠道,现在有神机营背书,这些厢军必定是铆足了劲儿想进来。
沈瑜倒是不在乎他们的外在一般,毕竟火枪又不需要什么身高。
王安石看着沈瑜,沉默片刻,忽然也笑了。
“好!烧!就烧他一把冲天大火!把这死气沉沉的旧天,烧出个窟窿来!”
他转身,对着正在清理场地的工匠吼道。
“都手脚麻利点!这破院子收拾干净了,咱们好招兵买马,造枪造炮!练他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