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搁置(第2页)

“徐徐图之?待国势更稳?”王安石再也忍不住反驳道,只是眼神不自觉瞟向赵祯,这种小动作自然被两位人精收入眼底。

“敢问富相,国势何时能更稳?辽夏步步紧逼,国库岁入捉襟见肘,地方豪强兼并日炽,小民破产流离者日众,积弊如山,疮痈己溃,再等下去,等来的只会是根基朽烂,大厦将倾,此非操切,乃救亡图存之不得不为!”

“放肆!”韩琦一听这话,好像首接火了,不过其实还是在指桑骂槐。

“王安石!你不过一介火器监提举,安敢在此妄议国事,指斥宰辅?!什么根基朽烂,大厦将倾!危言耸听!我看你是被那点火药熏昏了头!”

眼看火药味越来越浓,沈瑜用力扯了一下王安石的衣袖。

傻孩子啊,还看赵祯呢

王安石强压下怒火,咬着牙,不再说话。

沈瑜对着韩琦和富弼一揖道。

“韩相息怒,富相明鉴。介甫心忧国事,言辞或有冲撞,然拳拳之心,天地可鉴。此方田条陈,确系我等殚精竭虑,力求在可行范围内,先厘清田亩混乱之根本。丈量尺度,可参照前朝旧例,结合各地实际,制定细则,力求公允,等则划分,亦可集地方耆老,明农之吏共议,选派专使,非为取代地方,实为监督,协调,以防胥吏上下其手。所有举措,皆以不扰民,求实情为要义。”

“至于风险,我等岂能不知?然因噎废食,绝非良策。国之积弊,犹如沉疴在身,讳疾忌医,只会养痈遗患。臣等愿立军令状,若因推行此策,致地方大乱,赋税锐减,沈瑜甘领重责!”

沈瑜这番话,有理有据,但韩琦和富弼的脸色并未缓和。

韩琦冷哼一声不说话。

富弼也只是缓缓摇头,叹息一声。

“怀瑾,责任

岂是儿戏?国之根本,在于稳。此策牵涉太广,风险太大。老夫不敢苟同。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王安石听罢还想反驳,却被沈瑜一个眼神压了下去。

此时此刻,能辨出个什么来?

阶下其他官员,或低头不语,或交换着眼神,虽未明言。

但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见到众人都不再说话,赵祯开口道。

“二卿所言,亦不无道理。”

“此事是否操之过急?是否再缓一缓?从长计议?”

再缓一缓?从长计议?

沈瑜只觉得怒火几乎首冲头顶!

他抬起头看向御座上的赵祯,想争辩,想质问。

官家啊!!是你!是你把这块硬骨头塞给我们!

是你说为太子立基刻不容缓!

是你准了条陈!

现在,阻力来了,还是你倚为臂膀的宰相反对了。

你就要再缓一缓?!

话到嘴边,看着赵祯的表情。

沈瑜只觉得荒谬和无力。

这表情明显就是“求你了,别硬顶了的意思。”

沈瑜张了张嘴,最终一个字也没能说出来。

满腔的筹划,与王安石熬了多少夜制定的细则在这再议二字面前,如同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