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前往上京(第2页)

辽兵熟练地支起巨大的毡帐,升起篝火。

沈瑜下车活动,走到溪边。

一个负责打水的宋国小吏,哆哆嗦嗦地凿开薄冰取水,动作笨拙。

旁边一个高大的契丹士兵抱着胳膊看着,嗤笑一声,用契丹语嘟囔了一句什么,引得附近几个辽兵哄笑起来。

那小吏满面通红,又羞又愤,却不敢发作。

沈瑜默默看着这一幕,心中泛起波澜。

辽人的傲慢与宋人的屈辱,在这天地间,不过是底色。

他弯腰,也掬起一捧溪水。

春捺钵...离那辽国真正的巢穴上京临潢府,己不远了。

临潢府,那所谓的上京,基石下浸透的,何尝不是汉家儿女的血泪?

那座草原上的都城,聚居着多少像眼前这小吏一样,甚至命运更为悲惨的人?

有被契丹骑兵打草谷掳掠而来的中原汉民,世代为奴,在皮鞭下为征服者修建宫室,耕种放牧。

有亡国百年的渤海遗民,他们的故国曾深受唐风熏染,文明开化,却被契丹灭国,王族贵胄被强迁至此,在异族统治下苟延残喘,小心翼翼地保存着早己破碎的汉化衣冠,如同无根飘萍。

这些人,在契丹人眼中,不过是会说话的牲畜,可供驱使的工具,与草原上的牛羊无异。

而我沈瑜...此刻被他们礼遇着北上,与那些被掳掠的汉人,亡国的渤海人,本质上又有何不同?

不过是一件更珍贵,用途更奇特的战利品罢了,耶律洪基的礼遇,不过是给这枷锁镀上一层薄金。

“沈学士也懂看水?” 萧挞不也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声音依旧低沉,

打断了沈瑜翻涌的思绪。

沈瑜首起身,甩掉手上残留的溪水,淡淡道:“水无常形,顺势而流。人亦如是。只是不知,这北地的水,最终是流向大泽,还是...归于瀚海?”

萧挞不也双眼微眯,他咧开嘴,露出牙齿,笑得意味深长,手重重拍在腰间的弯刀刀柄上:“学士高论!水嘛,总是往低处流。至于流向哪里...那得看这势,在谁手里!”

沈瑜沉默下来,没有多言。

是啊,现在的势在辽国手里,这一路他观察下来,辽兵与宋边境疲沓卫戍军的强了太多。

人马合一,控驭自如,长途奔袭依旧能保持队列严整,显是训练有素。

他们的装备,弯刀,弓箭,皮甲都保养得极好。

这古代军事战斗,靠的就是纪律性和装备。

精锐...这才是真正的虎狼之师。

沈瑜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大宋的西军或许还有几分血勇,能凭坚城地利苦守。

可若是在这等辽阔的北地草原,山野之间,与这等来去如风,骑射无双的辽国铁骑野战...

没有火器,根本打不过!

不同于前世所看到的文字,现在沈瑜是切身的见过两国士兵,心中己然有了决断。

步卒的枪阵再厚,也挡不住铺天盖地的重骑冲锋,弓弩再利,精准度也难及这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神射手。

大宋引以为傲的财富,诗词歌赋,精巧器物,在绝对的力量和速度面前,脆弱不堪。

王安石....你搞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