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捧杀(第2页)

每到驿站,最好的房舍,最丰盛的酒食,最殷勤的侍奉,都是沈瑜独享。

萧忽古几乎寸步不离,言语间不断试探着沈瑜对诗词乃至南朝的看法。

而张昪等人,则被随意安置在简陋的下房,饮食粗糙,辽国驿卒更是态度恶劣,连基本的使节待遇都难以保障。

宋国使团成员心中的憋屈与愤怒,在辽人的铁蹄和冷眼之下,只能死死压抑。

张昪几次想以正使身份交涉,都被萧忽古不软不硬地顶了回来,话里话外透着尔等只是陪衬,莫要自取其辱的意思。

护卫统领看着自己手下兄弟受冻挨饿,再看看沈瑜那边的暖帐美食,拳头捏得咯咯作响,却只能强忍。

沈瑜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辽人的捧杀之计,昭然若揭。

将他高高捧起,置于火上,每一次独享的盛宴,每一次萧忽古刻意的恭维,都在无形中加深着他与使团其他人的隔阂。

面对萧忽古的试探,沈瑜选择淡然应对,或顾左右而言他,或干脆以旅途疲惫为由闭目养神,不给对方任何有价值的把柄。

数日后,一座巨大城池的轮廓在地平线上显现。

城墙高大,远非边境土堡可比,城头飘扬的,是辽国的日月旗和狼头纛。

南京幽都府,到了。

辽国五京之一,南面治所,汉风最盛之地。

城门外,迎接的阵仗远超白沟河。

辽国南京留守萧知古亲自率文武官员出迎,鼓乐喧天,仪仗鲜明。

然而,这盛大的场面,目标依旧只有一个。

萧知古越过使团前列的张昪,首接走到沈瑜的车前,笑容满面,执礼甚恭。

“沈学士一路风尘,辛苦了!本官奉陛下旨意,在此恭候学士大驾!府中己备下薄酒,为学士接风洗尘!”

至于正使张昪?耶律仁先只是礼节性地微微颔首,一句张中丞辛苦便算打过招呼,冷淡疏离之意,溢于言表。

萧知古亲自在留守府设宴款待。

宴席规格极高,珍馐美馔,歌舞升平。

席间,萧知古对沈瑜更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和尊重。

他频频举杯,话题始终围绕沈瑜的诗词,才名,三元及第的传奇,言语间极尽赞美之能事,仿佛沈瑜是多年未遇的贵宾。

“沈学士一曲《青玉案》,传唱上京,连我主陛下亦是爱不释手,时常吟诵啊!”萧知古抚掌大笑。

“学士三元魁首,文采风流,真乃天降文曲!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然而,当话题偶尔转向使团正事,或是张昪试图提及御容交接的具体安排时,萧知古要么含笑岔开,要么语焉不详,只道一切需待到了上京由陛下定夺。

席间侍奉的辽国官吏,将领,目光也大多聚焦在沈瑜身上。

他们好奇的打量这位传说中的南朝状元,窃窃私语。

而对于张昪等人,则视若无睹,他们只是沈瑜的陪衬背景。

宴会结束,安排使团下榻驿馆。

沈瑜被单独安置在驿馆最宽敞明亮,陈设最为精致华美的一处独立院落。

此时还是春时,北方气温偏低,沈瑜的小院中有专人伺候,炭火充足,暖意融融。

而张昪作为正使,虽也有一处不错的院子,但规格明显低了一等。

至于其他使团成员,则被集中安置在较为普通甚至略显简陋的房舍内,待遇可谓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