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樊楼宴(第2页)
章惇这方面确实有血性,绍圣北伐,元符西征都是在他执政时期发生的,可谓是北宋太祖之后武功最辉煌的时刻了。
苏轼见气氛有些僵,连忙打圆场,笑着看向沈瑜。
“大哥!你在大理玩了一手漂亮的驱虎吞狼,让高氏和侬智高狗咬狗,省了朝廷多少力气,对付西夏和辽国,能不能也来个什么办法?比如,挑动西夏和辽国互掐?我们坐收渔利?”
众人目光顿时聚焦到沈瑜身上。
沈瑜微微一笑,把玩着手中酒杯:“子瞻此计,古己有之,如战国合纵连横。然西夏与辽国皆非愚钝之辈,且其势强于我朝。若我强彼弱,此计自然水到渠成。但如今之势,”
他放下酒杯,环视众人。
“是我弱而彼强。弱者欲行以夷制夷之策,犹如稚子欲驱虎狼相斗,稍有不慎,反受其噬。”
“那我等岂不是束手无策?”章衡皱眉问道。
“非也。”沈瑜笑道。“弱于夷时,当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在座众人,都露出思索的神情。
“正是!”沈瑜解释道,“夷狄之所以强,必有其长技。西夏之铁鹞子,来去如风,冲击力惊人,辽国之骑射,更是其立国之本。”
“我大宋步卒虽众,甲胄虽坚,然野战机动不足,常陷被动。此
乃彼之长技,我之短板。”
“欲制其强,必先学其强。既然我们没有办法组建精锐骑兵。那我们为何不能研究更精良的火器?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此消彼长,方是制胜之道,而非闭目塞听,固步自封,空谈仁义道德或盲目喊打喊杀。”
火药武器这玩意儿现在己经有了,叫做火球,低硝黑火药外套厚纸或者麻皮。
《武经总要》中就记载仁宗期的火器己经有十多种了。
汴梁就有兵工署在生产,这种类似手雷的物件己经可以批量制造,不过火枪确实在南宋时才有。
宋打南唐的金陵的时候其实就用到了火炮,只不过后面大家发现这火药太弱了,所以只是有使用,但没有太过于重视。
《武经总要》中说火药的最佳配方硝占了百分之六十一左右,至于硫的含量更是比黑火药的配方高一倍,还加了植物油。
只能做喷射或者燃烧用。
那有什么用?
但是沈瑜知道啊,最佳配方,硝,硫,炭分别为75%, 10%,15%。
那不就可以用火器来对抗西夏和辽国了?
难不成还真指望沈瑜一个后世大学生,几年时间练出一批精兵首接横压过去?
太不现实!
苏轼兴奋过后,看到章惇似乎又要争论,以及程颢欲言又止的神情,他赶紧端起酒杯,笑嘻嘻地打岔:“好了好了!今日是给大家考完省试压惊,说这些打打杀杀,学来学去的做什么!来来来,喝酒喝酒!莫负了这良辰美景,樊楼佳肴!子由,再起个令!”
沈瑜不由白了苏轼一眼,自己刚准备给他们讲讲火器的重要性,给他们心里埋下要大力发展火器的种子。
就让苏轼把话题带偏了,大家玩的开心的时候要聊国事的是他,国事聊的兴处要把话题扯开的也是他。
正如历史中,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苏轼不支持变法,神宗重新其用司马光的时候,苏轼又支持变法了...
众人也觉气氛过重,纷纷笑着举杯应和。
沈瑜只好也笑着举杯,目光扫过众人面庞。
就在这放松的一刹那,看着苏轼那没心没肺的笑容,听着章惇那略带狂放的笑声,一个念头瞬间浮现。
冷青!赵允让!证物!自证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