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阅卷

贡院大门紧闭,锁院制度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喧嚣。+p?i?n_g+f,a¢n¢b_o~o.k!.~c_o^m,

阅卷房内,灯火通明。

堆积如山的试卷散发着墨味,十几位饱学宿儒,朝廷重臣正襟危坐,或凝神细阅,或低声讨论,或提笔批注。

“荒谬!简首荒谬!”一声低吼打破了沉寂。负责初筛诗赋卷的考官梅尧臣将一份试卷重重拍在案上,指着诗题。

“《大雅·丰年》?《大雅》何来《丰年》之篇?此乃《周颂》之篇!这考生何以昏聩至此?!”

他虽未明指,但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瞥向上首的欧阳修。

此言一出,房间内瞬间死寂。

所有考官的目光都聚焦过来,空气仿佛凝固了。

欧阳修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放在膝上的手紧握成拳,指节发白。

他深吸一口气:“圣俞,事己至此,抱怨无益。当务之急,是议定评判标准,误标出处,非考生之过。”

“我等阅卷,当以考生所答内容是否切合《丰年》本义为重,若有考生拘泥于误标之《大雅》强作解人,反为下乘。若能紧扣《丰年》颂丰稔,感天佑之本旨,无论是否标注出处,皆应嘉赏!”

这番表态,等于承认了错误,也定下了相对公平的调子。^k¨a·n?s¢h.u·h_e,z_i_.+c·o*m·

众考官心知肚明,纷纷点头称是,气氛稍缓。

梅尧余怒未消,但也知大局为重,闷哼一声,重新拿起那份被他拍在案上的卷子:“话虽如此,但此等低级失误,终是污点,待放榜后,我等怕是少不得被御史弹劾罚铜了!”

他一边抱怨,一边快速翻阅着手中的诗卷。

突然,他的动作顿住了,脸上的怒气渐渐被惊讶取代,继而是难以置信的欣赏。

“咦?此卷...《丰年有》...多黍欣稌茂,丰年瑞气饶...”梅尧臣轻声吟诵开头,眉头逐渐舒展,眼中精光闪动。

“好!好气象!不引出处,只颂丰年本真,黍稌盈畴,仓廪充实,瑞气升腾,祈福绵长。句句不离《周颂》本旨,气象雍容,格律精严,用典自然...此子...大才!心思何其机敏,文采何其斐然!”

他将卷纸递给旁边的考官传阅。

众人一一看去,无不颔首赞叹。

那份机巧与才情,在命题失误的背景下显得更为耀眼。

“此卷诗作,当为魁首!”一位老成持重的考官看完,率先定论。′求¢书~帮` !蕪-错.内_容_

“附议!”

“无出其右者!当为诗赋第一!”

众人纷纷赞同。欧阳修紧绷的脸色也终于缓和了下来,看着那份被传阅的卷子,他默默记下了卷首的弥封。

宋为了防止作弊,可是用了不少心思。

首先,锁院,欧阳修等人在确定为主考官之后,就一首被锁在这贡院之中,不让他们与外界联系,从而防止出现考官泄题这种事。

二就是弥封,武则天时期其实就有这个制度,不过宋才成为定制,也就是试卷上的姓名和籍贯都会用纸糊起来,最后才会拆封。

接着就是誊录,也是弥封制衍生出来的,弥封了是不知道姓名,但是识别字迹,或者在试卷上留下什么记号,暗语的事情又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