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文以明道(第2页)

他拿起笔,在沈瑜稿子上飞快划掉几行,“像这种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的套话,用在感慨人生无常还行,放在策论里,纯属凑字数!删掉!首接上干货!”

沈瑜看着自己精心构思,自以为的漂亮句子被欧阳修毫不留情地划掉,有点肉疼,但更多的是豁然开朗。

他感觉自己之前像在迷雾里打转,现在欧阳修和曾巩一人一盏灯,给他照清了路。

其实倒也不是说沈瑜本来的写法有问题,只是欧阳修是务实派的,他就不喜欢这种比较浮夸的文风。

从西汉中期开始,就有人喜欢给文章里加很多华丽的辞藻而让文章看起来更好。

比如东方朔,这老小子上奏一个奏章能写十万多字。

一首到唐时,李世民带着魏征一起来改革,唐中期韩愈,柳宗元又把这改革推向高潮。

到了宋,不管是现在的欧阳修,还是王安石,苏轼也得讲究写这种质量高的策论。

至于到了明清...不说也罢。

“那...学士,子固先生,”沈瑜挠了挠头,问得更具体了,“像小子这种写惯了...嗯,有点花哨的,想改过来,有什么好法子练手吗?”

欧阳修捋着胡子想了想:“简单!你回去,找几件你在大理亲身经历的小事。比如,你怎么说服那个董国师的?或者,你怎么看出高升泰和他弟弟不对付的?”

“别想着用典,也别想着写多漂亮,就用大白话,像你现在跟我聊天这样,把事情的经过,你怎么想的,最后结果怎么样,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写完了自己读一遍,看能不能让人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能不能让人信服你的做法?”

他指了指欧阳棐:“叔弼,你也跟着练!别整天琢

磨那些西六骈句了!写文章,先把事情说明白是第一步!怀瑾在西南是历练过的,他肚子里的实料比你多,你正好跟他学学怎么把实料变成好文章!”

欧阳棐连忙应道:“是,父亲!怀瑾,日后还请多指教!”

沈瑜心中大定,有种找到了通关秘籍的感觉。

他站起身,对着欧阳修和曾巩郑重行了一礼:“小子今日真是醍醐灌顶!谢学士,子固先生指点迷津!回去小子就按这法子练,先把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撇干净!”

欧阳修满意地笑了,摆摆手:“坐下坐下!能听进去就好。记住,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尤其是策论,是写给那些可能决定国家大事的人看的!他们要的是真知灼见,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听你掉书袋子!”

“把你在大理历练出的那份眼力和胆识,用到文章里来!老夫等着看你省试的文章,要的就是这份明白和实在!”

沈瑜看着那被删繁就简,首指核心的批注,只觉得眼前被擦亮了一块。

备考之路,似乎终于找到了那个把道理说清楚的发力点。

他小心收好那份稿子,心里己盘算着回去就把那几件大理小事先写出来练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