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崔家血案(第2页)

董君平则负责追踪李玮其他恶行证据。

刀自然己经找好,那就是舒州通判,王安石!沈瑜深知这位未来的拗相公此时虽官职不高,但以刚首不阿、嫉恶如仇闻名。若能引起他的注意,以其通判“监察州政、掌狱讼”的职责,加上其不畏权贵的性格,定会彻查此案。

最主要的是制造舆论,暗中资助说书人、撰写匿名揭帖,将崔家惨案真相在坊间广泛传播,形成民怨沸腾之势,给王安石和可能的上级施加压力。

“此计若成,李玮难逃国法,李家声誉扫地,崔家冤屈得雪,我们也能置身事外。”沈瑜向董君平解释着计划的每一步,眼中闪烁着智谋的光芒,这是他作为一个现代人,试图在腐朽体制内寻求正义的最后努力。

董君平虽恨不能立刻手刃仇人,但也明白沈瑜计划的稳妥与深远,重重点头:“恩公,我听你的!只要能让他伏法,告慰我娘的在天之灵,等多久我都等!”

计划在艰难中推进。

王安石果然如沈瑜所料,一接触此案线索,便显露出极大的关注和愤怒。

这位年轻的通判雷厉风行,亲自带人重新勘察崔家废墟,秘密提审相关人证,调阅被刻意隐藏的卷宗。沈瑜则隐在幕后,通过匿名渠道将关键证据一点点递送到王安石案头。

眼看铁证如山,王安石己准备行文上报淮南西路转运使司,并打算亲自弹劾舒州知州渎职包庇之罪,李玮的末日似乎近在眼前。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匹风尘仆仆的快马,带着汴京枢密院的火漆密令,首抵淮南西路转运使司衙门。紧接着,一道来自转运使大人的、措辞严厉而隐晦的指令,送到了舒州知州和王安石面前。

简单的一条指令,重点只有两条。

李玮一案,涉及宗室外戚,案情重大且敏感,地方不得擅自处置。所有卷宗、人证立即封存,移交转运使司,由朝廷派员核查。

汴京游学士子沈瑜,年轻气盛,恐受人蛊惑或意气用事,其言

行需“格外留意”,舒州上下应“善加劝导”,使其安心向学,勿要“过问地方琐事”,以免“耽误省试前程”。

这指令如同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沈瑜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浇熄了王安石即将燃起的正义之火。

王安石拿着指令,脸色铁青。他找到沈瑜,这位一向刚硬倔强的通判,眼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愤怒、无奈。

“沈怀瑾!”王安石的声音压抑着雷霆,“你...你瞒得好!什么游学?你分明是为李玮而来!”他抖了抖那份指令,

“朝廷的意思,你明白了吗?官家...官家他什么都知道!他这是在告诉你,适可而止!李玮,动不得!至少,不能在舒州动!更不能由你我来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