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霸气护着她(第2页)
“厉承渊!你给老子等着!这笔账,苏家跟你没完!”
“有种别出南城!我们会让你看清楚,这南城的天,到底是姓苏,还是姓厉!”
苏家三兄弟捂着口鼻,强忍着呛咳,在激射的水幕中踉跄后退,只来得及恶狠狠地撂下几句色厉内荏的狠话,便仓惶消失在门外。
那几位民警也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地迅速钻进警车,逃离了这片让他们颜面尽失的
战场。
喧嚣散尽,老屋终于恢复了它应有的宁静。
苏烟站在厉承渊面前,心头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暖意与一丝羞怯,唇角弯着,目光却有些闪烁,不太敢直视他那双深邃的眼眸。
夏以沫和赵管家站在一旁,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脸上浮起暧昧的笑容。
短暂的沉默在空气中流淌,带着一种微妙的、劫后余生的温馨。
厉承渊率先打破了这份宁静,他轻轻扬眉,语气自然得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饿了,想吃南城的葱油面。”
“啊?哦!”苏烟猛地回神,连忙应道,“葱油面简单!晚上我下厨!沫沫,帮我备菜,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好耶!终于有口福了!”夏以沫雀跃地拍手。
“小姐需要什么食材?我马上去买!”赵管家积极响应,立刻进入待命状态。
小小的厨房很快被灶火点亮,久违的烟火气弥漫开来。
苏烟系上围裙,站在熟悉又陌生的灶台前。
恍惚间,母亲当年在这里忙碌的身影,仿佛昨日重现,清晰得触手可及。指尖抚过被岁月磨蚀的瓷砖,一股浓烈的“归家”感伴随着沧桑漫上心头。
阔别多年,终于能在南城的老房子里,烧一顿可口的晚餐。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思绪,凭着记忆中的温度与步骤,专注地复刻着那些充满了家乡印记的滋味。
夏以沫在一旁充当得力助手,将一道道承载着心意与回忆的菜肴,小心翼翼地端上那张厚重的木桌。
葱油面泛着金黄的油光,根根分明,那是厉承渊点名要的;
皮脆肉嫩、葱香四溢的葱油鸡,是南城宴客的经典;
饱满鲜甜的盐焗蛏子、油亮诱人的红烧焖虾、炖得软糯脱骨的猪脚鸡爪黄豆煲、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海鲜焖锅,还有最后那盘炸得金黄酥脆、裹着香甜红糖的麻糍……
不多时,丰盛的菜肴便满满当当地占据了整张桌子,其隆重程度,不亚于年夜饭。
厉承渊端坐主位,其余三人分坐两侧。
夏以沫看着满桌佳肴,眼睛发亮,惊叹不已:
“天啊,阿烟!你这深藏不露啊!这才多久?简直变魔术一样!”
赵管家更是连连竖起大拇指:
“关键这味道,地道!太地道了!就是老南城的味儿!小姐,绝了!”
厉承渊什么也没说,只是手中的筷子仿佛被无形的引力牵引,几乎不曾停歇地伸向每一盘菜,那专注而享受的姿态,已是最高级别的无声赞美。
苏烟欣慰地看着这间被食物香气和欢声笑语填满的老屋,心底感慨万千。
和温叙白在一起的那五年,她许多个寂寥的午后与黄昏,都消磨在厨房里。
每当思念父母和故乡的味道噬骨钻心,她便疯狂地查找菜谱,一遍遍尝试、调整,直到手中做出的味道,能无限接近记忆深处母亲的手艺……
桌上这些菜,每一道都曾是她思乡的慰藉,是她童年的珍馐。
然而,温叙白对此却总是兴致缺缺,甚至带着一丝嫌弃——他厌恶南城菜系中那独特的甜鲜风味。
可眼前这位同样在沪城锦绣堆里长大的厉承渊,却对着满桌的南城滋味甘之如饴,那份发自内心的、近乎孩子气的满足与喜爱,清晰可见。
原来,人与人之间,竟能天差地别至此。
不同的人,予你的感受,是云泥之别,是冰火之差。
温叙白,永远一副温柔似水、情深意重的模样,仿佛将她捧在掌心。
可到头来,那份“在意”如同精致的玻璃糖纸,包裹的却是空洞。
他从未真正让她走入他的心底。
而厉承渊,总是冷着一张脸,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息,言语间似乎对她不屑一顾。
然而,在她视线之外,她的许多事,却被他不动声色地记挂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