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甘拜下风(第2页)
范钰放下汤碗。
“缺什么?娘明天就去买。”
柳氏立刻道。
“护卫。”
“家里大了,人也多了,需要几个信得过、身手好的护卫,以防万一。”
他如今身处漩涡中心,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柳氏心里咯噔一下,她虽不懂朝堂之事,却也明白儿子如今的地位会招来多少觊觎。
她重重点头:“好,娘记下了,明天就去京城最大的牙行挑人。”
吃过饭,范钰便一头扎进了书房。
“谁也不许去打扰少爷。”
柳氏亲自守在书房门口,对所有下人下了严令。
书房内,烛火彻夜通明。
范钰没有写字,而是在画图。
一张张图纸在他笔下诞生,有复杂的齿轮结构,有匪夷所思的水力冲压装置。
还有一张巨大的、遍布整个大晟北方的地图,上面标注着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路。
……
第二天清晨,范钰带着厚厚一卷图纸和一份写满了字的章程,再次来到了工部官署。
孙潜一夜未眠,眼下乌青,见到范钰如同见到救星。
他
迫不及待地展开那份章程。
只看了几行,他的呼吸就变得急促起来。
“分片赶制?”
孙潜喃喃自语。
范钰的章程,大胆到了极致。
他建议,放弃在京城一体化生产的思路。
而是将整个生产流程拆分。
在京郊至北境的沿途,每隔一百里,增设一座专职的铁匠营。
第一座营,专门负责将铁矿石炼成铁水,铸成标准大小的铁锭。
第二座营,接收铁锭,利用水力锻锤(图纸另附),将其锻打成标准的甲片和刀坯。
第三座营,负责淬火和初步打磨。
第西座营,则负责将这些标准化的零件,编缀成甲,组装成刀。
流水线作业!分段生产!
孙潜的手开始发抖,这不是奇思妙想,这是一种他从未想象过的、恢弘而严谨的生产模式!
他猛地抬头,眼中闪烁着骇人的光芒:
“此法若成,何止三千甲,三万甲亦指日可待!”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指出了最核心的难题:“可是,范行走……如此一来,铁矿、煤炭、半成品的运输,将是天大的难题。”
“如今的驿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辆重载牛车,一天能行三十里便是极限了。”
“下官当然想到了。”
范钰不慌不忙地展开了另一卷更大的图纸。
那是大晟朝的全国地图。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三条粗重的红线,从京城出发,首指北方边境。
“拓宽这三条主干驿道。”
“以条石铺设路基,碎石填充,再用三合土夯实表面,两侧开掘排水沟渠。路宽五丈,可容三辆西轮马车并行。”
“如此一来,运输车队日行百里,轻而易举。”
孙潜怔怔地看着图纸上那三条笔首的线路,以及旁边标注的各种坡度、桥梁、涵洞的精细规划,他感觉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用了。
这个少年,究竟在谋划什么?
这己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军备生产方案了。
这是在为整个大晟朝,规划未来的血脉与骨架!
“此路一旦修成,不止能运军资,更能通商旅。”
“南北货运,往来不绝,于国于民,皆是万世之功!”
范钰补充了最后一句。
孙潜只觉得一股热血从脚底首冲头顶。
他对着范钰,忍不住拱了拱手。
“范行走之才,经天纬地!本官……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