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此子嚣张(第2页)

“好!好一个‘闻雁唳思新功’!破旧立新,一扫悲秋之气,立意高远,境界全出!”

他的动静终于惊动了上首的陈立人。

陈立人眉头微蹙:“何故喧哗?”

那考官激动得满脸通红,也顾不上失仪,捧着卷子站起身,快步走到陈立人案前:“大人,您看此诗!学生阅卷十余载,从未见过如此气魄之作!”

陈立人接过卷子,目光落在纸上。

只一眼,他那古井无波的眼神便掀起了波澜。

从开篇的孤高,到颔联的苍凉,再到颈联的振奋……

他的呼吸变得沉重起来。

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那一句惊心动魄的结语上。

“兴衰岂赖天时改,事在人为道自通!”

轰!

他持卷的手,不可抑制地剧烈颤抖起来。

不是因为诗句的工整,不是因为辞藻的华丽,而是因为这句诗背后所蕴含的,那种敢与天争、敢与命搏的磅礴精神!

“事在人为……道自通……”

他反复咀嚼着这七个字,只觉得一股尘封己久的热血,从西肢百骸涌向心口。

当今大晟,朝堂之上暮气沉沉,文人墨客多是风花雪月,感时伤怀,有几人能喊出如此振聋发聩之言?

这不只是一首诗,这是一种“道”!

一种足以改变国朝气运的强者之道!

“此卷……是谁人所作?”

陈立人的声音嘶哑,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

旁边的吏员连忙取来底

卷,核对之后,小心翼翼地禀报道:“回大人,此卷考生,名……范钰,年七岁。”

“什么?”

整个阅卷堂内,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

“七岁?”那位推荐诗卷的考官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这怎么可能!”

陈立人也是心神巨震,但他毕竟是主考官,很快便稳住心神,沉声道:“将他另外两场考卷,一并取来我看!”

很快,范钰的经义卷和策论卷都被呈了上来。

陈立人先看经义,字字珠玑,引经据典,无一处错漏,堪称范本。

再看策论,论“江州水患之治”,没有空谈仁义道德,而是从“勘察、疏浚、筑堤、分流、移民”五个方面入手,条理清晰,数据详实,甚至连预算和用工都做了粗略估算。

这哪里像是一个七岁孩童的答卷?

分明是一位经验丰富、洞悉民生的干吏才能写出的务实之策!

“妖孽!真是妖孽啊!”一位考官忍不住惊叹。

但立刻就有人提出了异议。

“大人,此子三场考试,皆是提前交卷,行事张狂,可见其心性之浮躁。文章虽好,但德行有亏,若点为案首,恐引非议,于我江州文风无益啊!”

说话的是明德书院出身的一位考官,他自然知道范钰拒绝了明德书院的邀请。

此言一出,立刻有几人附和。

“不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子锋芒太露,非是福兆。”

“年少轻狂,当稍加打磨,点个前十,让他知晓天高地厚,也是为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