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水至清则无鱼(第2页)

“何为栋梁?沉稳、可靠,知进退,明事理。”

“那些出身清白、家学渊源的本地士子,比如周家的那个周秦安,就很不错嘛。”

“根基在江州,与我等同气连枝,将来才能更好地为家乡,为朝廷效力。”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表面上是探讨选才的标准,实际上是赤裸裸地授意。

孙承宗是何等人物,在官场沉浮多年,岂会听不出这弦外之音?

李嵩的话,己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

第一,他知道了考场的一切,并且告诉孙承宗,这件事,他这个知州在亲自盯着。

第二,他嘴上说着选“栋梁”,实际上是在定调子。

范钰这种没有根基、锋芒毕露的“刺头”,他不喜欢。

是要孙承宗明白,这次阅卷,不仅要看文章好坏,更要看谁上榜,对江州官场的稳定更有利。

范钰或许才华第一,但他的名次,绝不能排在最前面,甚至……最好不要上榜。

而周家这种他点了名的“自己人”,必须给一个体面的名次。

这才是知州大人想要的“满意结果”。

孙承宗的后背己经彻底湿透了。

江州知州,未来次辅的亲戚,这座大山压下来,他一个区区府丞,如何抵挡?

科举的公正?朝廷的法度?

在自己那岌岌可危的仕途和身家性命面前,这些崇高的词

汇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喉咙干涩发苦。

良久,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大人……教诲的是。下官……下官明白了。定会……为我江州,遴选出真正的栋梁之才。”

李嵩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也真切了几分:“如此,孙府丞便是明白人。本官也乏了,就不多叨扰了。”

说罢,他起身,在长随的搀扶下,施施然离去。

孙承宗独自一人在偏厅里站了许久,只觉得手脚冰凉。

他最终没有让人将东西退回去,而是叫来一个心腹的衙役,默默地将东西收进了自己的内宅。

……

回到灯火通明的阅卷堂,空气中弥漫的墨香似乎也带上了一丝腐朽的味道。

孙承宗重新坐回主考官的位置,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同僚们见他神色有异,也不敢多问,只当是知州大人深夜前来,训示了公务。

他强迫自己拿起一份考卷,可上面的字迹却在他眼中扭曲、游走,怎么也看不进去。

李嵩那温和又威严的面容,桌上那叠刺眼的银票,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清正廉明……”

孙承宗在心中咀嚼着这西个字,只觉得无比讽刺。

寒窗苦读二十年,一朝金榜题名,他曾以为自己会成为像包拯那样的青天大老爷,为国为民,不畏权贵。

可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一记耳光。

他有妻儿老小要养,有自己的前程要奔。

他不是一个人。

得罪了周家,别说升迁,恐怕连现在这个位置都保不住。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也罢,也罢。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在这官场的大染缸里,谁又能真正洁白无瑕?不过是……稍稍变通一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