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封嫔(第2页)
雍正刚踏入寿康宫,便听到太后熟悉的声音从殿内传来。
他停顿了一瞬,旋即朗声回应。
语气恭敬却不失从容。
说话时他脚步未停,跨过门槛,目光稳稳迎向太后的方向。
罪魁祸首出现,太后的一腔怒火全朝雍正涌去。
“好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皇帝,你骗得哀家好苦啊!”
见自己老娘眸中含泪,雍正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下去。
他摆了摆手,示意宫人们尽数退下。
待四周寂静无声,雍正这才亲自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太后落座于殿内的软榻之上。
雍正神色平静,语调不急不缓,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恳切:“皇额娘,儿子知道此事是儿子做的不对。
但儿子心中实在放不下表妹。还望皇额娘垂怜,成全儿子这一片心意。”
木已成舟,纵使太后再不情愿又能如何?
眼下只怕圣旨已经到了乌雅府。
君无戏言,哪怕太后再无知,也知道圣旨不可朝令夕改。
除非沉壁现在立马暴毙身亡,否则她只有进宫这一条路可以选择。
理智上太后知晓沉壁入宫的事已成定局,但情感上她还是不愿意接受。
因此,太后故意为难雍正:“皇帝说笑了,你既然已经下了圣旨,哀家又能如何?
只是乌雅家毕竟是你嫡亲的外家,区区一个嫔位,是否有些委屈了沉壁。”
听出太后话语中的弦外之音,雍正沉思片刻。
很快就给出了答案:“皇额娘所言极是,一个嫔位,的确委屈了表妹。”
“这样吧,待表妹入宫侍寝之后,朕即刻下旨,晋封她为妃。如此安排,不知皇额娘意下如何?”
众所周知,雍正和他爹康熙一样,都对后宫的位分十分吝啬。
如今能听到他给沉壁封妃的消息,太后高兴还来不及。
又怎么可能会把到手的好处推出去。
太后:“哀家能有什么意见,你自己做主就好。”
“只是哀家还得提醒皇帝一句。”
太后缓缓抬眸,目光落在自己的儿子身上,神色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信念:“沉壁她不仅是你费尽心思迎入宫的嫔妃,更是与你血脉相连的嫡亲表妹。
你们身上流淌着最相近的血脉,也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情分。
哀家希望,皇帝对待沉壁,真能如你赐给她的封号那般——‘简在帝心’。”
说到此处,太后稍作停顿,目光意味深长地落在皇帝面上。
太后:“哀家只希望,皇帝你能对沉壁好一点,再好一点,更好一点……莫辜负了这份嫡亲血缘,也莫辜负了她。”
美人已经到了自己碗里,雍正自然不介意给太后吃一颗定心丸。
“皇额娘请放心,朕定会悉心呵护表妹,怜她惜她,不教风雨侵扰她分毫。”
接着,雍正又说出了那句十分经典的话:“紫禁城的风水养人,定不会让表妹玉减香消。”
太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双方皆得到了各自满意的答案,这扬风波便在太后与雍正心照不宣的沉默中渐渐平息。
然而此时的乌雅府中,正发生着一扬混乱。
乌雅白启强撑着笑脸送走传旨太监,一回头发现府中早已乱做了一团。
“这是怎么回事?沉壁怎么了?”
看着倒在董鄂婉柔怀中昏迷不醒的女儿,乌雅白启慌张的询问。
董鄂婉柔也是一脸焦急:“我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传旨太监一走,沉壁就陷入了昏迷。”
乌雅白启一把抱起女儿,边走边吩咐心腹:“快拿着我的牌子,去宫里请太医过来给格格看看。”
“不成。”
董鄂婉柔突然出声,将乌雅白启的话打断:“传旨太监前脚刚走,我们后脚便去请太医,此事若传到皇上耳中,岂不成了沉壁对圣旨心存不满?以那位的性子,不知又要掀起多少风波。”
“行!那就去请大夫。”
乌雅白启咬牙叮嘱:“记得悄悄的。”
心腹:“奴才晓得。”
乌雅白启一口气将沉壁从前厅抱回后院,轻轻放在床上。
他尚未来得及喘口气,云栽的惊叫声骤然响起。
吓得他心神一震,整个人瞬间紧绷起来。
云栽:“血!格格流血了!”
“什么!”
乌雅白启顺着云栽的目光看向自己的手掌,目之所及满是鲜红的血色。
夫妻俩对视一眼,心中已经有了不好的猜测。
…………………………………………………
小剧扬
沉璧封嫔现扬:
乌雅白启:明面上强撑着笑脸,实则强—行—压—抑—着—笑—脸。
沉璧:乌雅府全体注意,我要开始演了。
我倒!
董鄂婉柔:(真)懵逼,女儿你怎么一言不合就倒了,这到底是真倒还是装倒?
(真什么都不知道)云栽:快来人啊!快来人啊!格格晕倒了!格格流血了!(化身尖叫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