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新朝(第2页)

谢槐安也只是粗略的翻了翻,都是自己学过的。

“小弟,你看,这儿的纸…!”顾砚指着地上放着的纸。凑去谢槐安的耳边:“小弟,这纸还没你和夏栀做的好呢!”

“嗯!以后出来后也许是个不错的营生,别声张!。”

“哎!”

两人在书店等了大概一个时辰,谢明和林远便回来了。

“小弟!大姐夫!”谢明站在店门口喊着他们,又朝他们招了招手。

谢槐安和顾砚出来后,四人找了个茶馆,要了一壶茶。

“客官,你们的茶好了可要点些甜点?”

“那就拿两盘你们这儿卖的最好的。”谢槐安说道。

“哎,客官您等着啊!”

“小弟,我们打听到了。”谢明喝了口茶,小声说道。

“自四年前五王爷反了后,大宁各处都不断有人起义,其中最厉害的要属边关镇守的李将军,麾下将士跟着他守了十年边关,愣是没让北狄踏进一步。可朝廷倒好,三年不发军饷,冬天连棉衣都凑不齐,弟兄们冻的冻、饿的饿……当时听闻大宁各处都乱了,尤其是朝廷内部,只要有点权利的皇子,没有谁不争的,那年百姓当真是民不聊生。

后来李将军留军十五万,带兵十万反了,直捣关内,收复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并承诺拥立新皇,起义军才无条件归顺。”

谢槐安指尖在桌案上轻轻点着,目光深邃。前世朝廷从不拖欠的军饷,前世在京中时,见过户部官员为了填补后宫用度,挪用其他的账目。只是没想到,大宁竟能逼反了镇守边关的虎将。

“那五王爷呢?他几年前不是还占着半壁江山吗?顾砚问道。

“嗨!他占了临江就开始修建行宫,底下人怨声载道,加上他做的事惨无人道,被内部人暗杀了,后面那些人带头归顺了李将军,李将军将五王爷的部下整顿了一番,将抓来的百姓该放的都放了。”

“然后呢?”谢槐安沉声问。

“我打听到的就是李将军带兵回京后,拥立了一个叫陆承宇的年轻人为帝,登基第一年,就鼓励百姓该返乡的返乡,并补偿路费,该耕种的耕种,不愿返乡的可以在所在地办理户籍。

受天灾区域的百姓免征赋税三年,若开荒新地,免征赋税六年。

国号大承,今年是大承二年。”

谢槐安指尖摩擦着茶杯,眉头慢慢舒展。免征赋税三年,开荒六年——这政策对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百姓来说,无异于救命的稻草。新朝初立,正是收拢人心的时候,想来不会轻易失信。

谢槐安看向谢明他们,“爹娘在谷里住了四年,怕是也念着村里的熟土。

谷里的人怕是也向往外面的世界了,若政策属实,咱们接他们出来,正好把山下的地再开几分,姐夫们将房子修建起来,以后侄子们……。

谢槐安没有继续说完,但是都听懂了,新朝建立,用人之际,自己的儿子若是培养出来,以后大有可为。

三人很是感动,齐道:“那以后就要小弟费心了!”

谢槐安一笑:“你们同样也得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