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章 赵书记这话深刻啊(第2页)

他把对上级领导的谄媚,升华成了对革命理想的继承。

高,实在是高。

刘书记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了。

他感觉自己胸口堵着一块石头,上不来,下不去。

李达康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根针,精准地扎在他的痛处。

什么叫“改革进入深水区”?

什么叫“有阻力”?

谁是阻力?

在场的市委班子,他这个市委书记就是一把手。

李达康这番话,几乎是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保守,骂他拖了吕州发展的后腿。

可他偏偏一个字都无法反驳。

因为李达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你反驳,你就是反对改革,你就是对不起革命先烈。

高育良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反射着灰白的天光。

他什么也没说。

但祁同伟能感觉到,自己这位老师的内心,恐怕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和李达康这种不择手段的实干家比起来,老师的那些权谋和制衡,似乎总显得文雅有余,而杀气不足。

赵立春一直没有说话。

他就那么平静地看着李达康,任由李达康完成了整场独白。

十几秒后。

他缓缓抬起手,替李达康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衣领。

这个动作,亲昵,又充满了上位者的威严。

“好。”

赵立春只说了一个字。

但他又拍了拍李达康的肩膀,这次,比在山下的时候,更用力,也更久。

“有这份心,很好。”

“路,是走出来的。”

“放手去干。”

李达康赢了。

赢的彻彻底底。

在这场临时的政治博弈中,拿到了最关键的一分。

他得到了赵立春的公开背书。

李达康的腰杆,瞬间挺得更直了,但他的脸上,却适时地流露出感激与谦卑。

“谢谢书记,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高育良在此时,终于开口了。

他的语调一如既往的平和,像是大学课堂上点评学生的论文。

“达康同志,是性情中人。”

“把对革命前辈的敬仰,和工作的热情,结合在了一起,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光有热情,还不够。”

话锋一转,变得意味深长。

“改革,更需要智慧,需要方法。”

“要把集体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不能单打独斗,更不能急于求成。”

“否则,热情过了头,就容易变成鲁莽。”

高育良看着赵立春,说的话,却句句都是在敲打李达康。

你李达康有热情,但你没有方法。

你李达康想单干,但你绕不开集体。

你那不叫改革,叫鲁莽。

这番话,既点出了李达康刚才那番“谁也别想拦着我”的言论中,目无组织的味道。

也为被晾在一旁的刘书记,找回了一点场子。

更是向赵立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高育良,是识大体,顾大局的。

李达康的脸上,那份刚刚燃起的得意,瞬间收敛了许多。

他看向高育良,似乎想说什么。

但赵立春却先一步开了口。

“育良同志说的,也有道理。”

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热情和智慧,都要有。”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要结合。”

“你们吕州的班子,要团结。”

他看向刘书记,又扫过李达康和高育良。

“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

李达康连忙手忙脚乱的掏出本子,“赵书记这话深刻啊!我得好好记下。”

赵立春看着李达康写完,说道:“好了,都不要站着了。”

“给老人家上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