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陆团长一封婚书,惊动两省大佬
早春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泥土路上积雪融化,一片泥泞。·完\本*神^站\ ,免′费~阅,读′
三天后,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和一辆解放卡车,在一片“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缓缓驶出了红星大队。
姜芷坐在副驾驶座上。
姜巧巧则和农科院的刘老、王厅长的秘书小李,拘谨地挤在后排。
出发前,母亲赵秀娥拉着她的手,红着眼框,嘱咐了半天。
姜芷回头看去。
母亲站在新房门口,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里没有了过去的怯懦,全是骄傲与不舍。
大队长赵大山带着几个民兵,扛着崭新的半自动步枪,在村口站成一排,为她送行。
那架势,比送地区领导视察还要郑重。
田埂上,山坡上,到处都是远远挥手的社员。
姜芷的心头,一股暖流淌过。
这里,是她的家,是她的根了。
姜巧巧通过车窗看着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
她也曾幻想过这样风光地坐着小汽车离开,却没想过,是以这种沾光的方式。
她悄悄看了一眼身旁正襟危坐、满脸敬畏的刘老,又看了一眼姜芷清冷的侧影,默默攥紧拳头。
这是她这辈子唯一的机会。
她必须抓住。
车子在崭新的神医路上还算平稳,一拐上通往山区的土路,立刻颠簸得象是要散架。?完¨夲!鰰¨占/ !追/最¨辛`蟑/踕.
刘老和小李祕书一路都在悄悄观察姜芷,生怕这位“姜顾问”有半点不适。
可姜芷自上车后,就一直在闭目养神,一句话都没说。
车里的气氛,有些沉闷。
直到车子驶出县界,彻底进入连绵的群山,姜芷才睁开眼。
她没看窗外贫瘠的风景,而是对后座的姜巧巧淡声说道:“把包里那几份药材拿出来。”
姜巧巧一怔,连忙从布包里拿出几个用油纸包好的药材干品。
“闻。”
姜巧巧不敢怠慢,拿起第一包,凑到鼻下,闭目细嗅。
早春空气清冽,那股干燥的药气格外清淅。
“有豆腥气,回味带一丝甜。气味很正,但不够醇厚。”她斟酌着开口,声音有些发紧。
“这是内蒙产的黄芪,三年生,炮制手法尚可。”姜芷淡淡评价。
姜巧巧心头一松,又拿起第二包。
“这股味冲,带着辛辣,闻久了,喉咙发痒。好象好象还混着一丝松木的清香?”
一旁的刘老瞪大了眼睛,他闻了半天,只闻到一股呛人的土腥味。
姜芷的嘴角赞许。
“是辽细辛。产自长白山老林,炮制时用的是松木火烘烤,年份很足。”
接下来的一路,颠簸的山路成了姜芷的移动课堂。
从闻香识药,到辨别产地,再到品评炮制手法的优劣。!d,a′k!a~i\t?a~.\c-o?m¨
姜巧巧惊人的药鼻子天赋,被一点点挖掘出来。
刘老和小李祕书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已经彻底麻木。
刘老作为农科院的专家,靠的是书本和仪器。
像姜巧巧这样,单凭一个鼻子,就能把药材的出身来历说得八九不离十的本事,他只在那些国宝级的老药工传说里听过。
他再看向姜芷时,眼神已经变了。
这位姜顾问,不光自己是神仙手段,连随便带在身边的一个小丫头,都是个深藏不露的奇才!
这红星大队,到底是个什么卧虎藏龙的风水宝地?
就在姜芷带着她的“临时学徒”,踏上考察之路时。
一封加急电报,也从遥远的西南边陲,发到了南湖省军区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