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丘 作品

第78章 神医一句话,把乱葬岗变宝地(第2页)

“好嘞!”

社员们应声就要散开干活。

“等等!”

姜芷忽然开口,目光落在不远处一丛半人高的灌木丛上,眼神微微收紧。

那片灌木的叶子,是暗红色,在周围一片枯黄的杂草中,在周围一片枯黄中,格外突兀。

初冬时节,万物凋零,这种反常的生命力,本身就代表着问题。

赵大山也注意到了,疑惑道:“芷丫头,那草有啥问题?”

姜芷没说话,缓缓走了过去。

陆向东立刻跟在她身后,一步之遥,眼神警剔地扫视着四周。

走到近前,一股极淡的腥甜味钻入鼻孔。

姜芷蹲下身,拨开灌木的枝叶。

只见在根部,紧贴着地面,长着几株巴掌大小、形如人耳的黑色菌类。

菌子表面覆盖着一层黏液,在阳光下反射着油腻的光。

赵大山凑过来看了一眼,撇撇嘴:“嗨,我当是啥呢,不就是几朵毒蘑菇嘛!这玩意儿山上多的是,碰都不能碰!”

然而,姜芷的脸色倏然变得凝重。

“赵队长,这不是普通的毒蘑菇。”

她站起身,看向众人。

“这东西叫‘尸耳’,只生长在埋着百年以上,怨气不散的阴煞之地。”

“而且,你们看它的颜色。”

她指着那几朵黑得发亮的菌子,带着寒意。

“纯黑带光,说明下面的‘养料’,非常足。”

“这山底下,只怕埋了很多大粽子啊。”

“大大粽子?”

赵大山嘴皮子猛地一哆嗦,手里的老旱烟杆差点没拿稳。

他活了半辈子,只在村里老人口中听过这种吓唬小孩的词儿,说的是地底下那些不干净的东西!

跟在后面的几十号社员,脸上的表情比见了鬼还精彩。

刚刚还热火朝天的干劲儿,瞬间被一盆冰水浇得透心凉。

“啥?粽子?能吃不?”一个不懂事的年轻后生傻乎乎地问。

旁边一个上了年纪的大娘,一巴掌呼在他后脑勺上,压着嗓子骂。

“吃吃吃!就知道吃!那是地底下埋了几百年的老东西!老话说了,养出这种阴物的地界儿,三代人都走不出好运!”

这话一出,人群里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好几个人握不住手里的锄头铁锹,下意识就往后缩。

“鬼见愁”,“鬼见愁”,原来这名号不是白叫的!

这底下,真埋着鬼!

陆向东立刻挪了半步,正好将姜芷完全护在身后。

“很危险?”

姜芷从他肩膀后探出半个脑袋,看着村民们一张张惊恐的脸,有些无奈。

“各位,封建迷信要不得。”

她清了清嗓子:“我说的‘粽子’,不是鬼。大家都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哪来的鬼神?”

村民们半信半疑,眼神直勾勾地望着她。

“这东西,学名叫‘尸耳

’。”

姜芷指着那几朵油亮的黑菌子,用最直白的话解释。

“它算蘑菇的远亲,但嘴巴刁得很,只吃一种东西——”

“尸体烂进土里,渗出来的那些油水。而且,这尸体埋的时间必须够长,一百年只是起步。时间越久,这‘尸耳’就长得越黑越亮。你们看这几朵,都反光了,说明底下埋着的‘肥料’,年头足,料也够猛。”

这番解释,比“大粽子”更让人头皮发麻。

肥料?

料够猛?

一想到脚下这片土地里,可能浸透了几百年尸骨烂掉的油水,一股寒气顺着脚底板就往天灵盖猛蹿。

赵大山稳了稳心神,到底是见过风浪的大队长,他强作镇定地问:“芷丫头,那那这地还能开吗?会不会冲撞了什么?”

“冲撞不冲撞的,我不懂。”

“我只知道,有这东西在,就证明这块地的‘阴气’和‘湿邪’特别重。”

姜芷的表情严肃起来。

“这种气,眼睛看不见,但它会顺着土地往外冒。人常年在这里干活,轻则风湿骨痛,头晕没劲儿,重则气血亏空,百病缠身。这也是为什么,‘鬼见愁’这地方连野草都长不好的根源。”

她的话,戳中了在场所有人的痛点。

村里谁家没个腰酸腿疼的老人?

谁下地干活久了不觉得骨头缝里都冒凉气?

以前都当是累的,现在听姜芷这么一说,顿时觉得都跟这“鬼见愁”脱不了干系!

“那咋办啊芷丫头!”

“这山还能要吗?”

“我的天,咱们站在这儿会不会就染上病气了?”

村民们又骚动起来。

“想解决问题,就得治根。”

姜芷安抚众人。

“把它挖出来,看看底下到底是什么‘肥料’。然后一把火烧干净,再用药材和石灰给这片地‘杀毒祛湿’。以后这地不仅能种药,还能保佑大家伙儿身体康健,干活都有劲儿!”

挖?

村民们面面相觑,谁敢挖这百年老坟?

“我宣布!”

赵大山猛地一跺脚,把旱烟杆往腰带上一别,扯着嗓子吼道。

“今天,所有上手挖土的,工分翻三倍!另外,每人再补助五斤粗粮!干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