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菜菜子 作品

第162章 死得窝囊的工具人(19)

正如杨红棉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刘指导的优点。¢优+品¢小.说_网! ?免·费\阅+读′

刘指导也不是白长了岁数,同样也看出了杨红棉的本性。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总愿意施以援手。

就像这次的电影拍摄。

“你刚才表现的不错,但是你脸上的微表情可以再细致一些。电影和舞台剧不同,舞台剧的夸张表现形式,需要收一收。”

刘指导作为文工团的指导,只要有时间就会去拍摄现场盯着。

杨红棉老实点头,懂了。

瞪眼的“精神”风格不适合电影,她得收敛。

电影拍摄了三个月,到上映时,己经是1977年的年底。

1977年最受关注的一件大事,就是高考重启。

杨红棉没有报名高考。

为这个,秦老师专门打电话过来骂了她一顿。

在老师看来,能稳上大学的苗子,告诉他并没有计划读大学。这不亚于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放弃学业跑到乡下种地的既视感。

她跳槽了,当然这时候还不能这样说。

但凡有工作的都是“铁饭碗”,人员流动极少,若是由自己提出申请调动,很可能被背上“不安心工作”或者是“追求个人利益”的名头。-x_i/n^r′c*y_.^c-o¨m′

她当然是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响应海市电影厂号召,经上级批准远赴海市电影厂支援拍摄任务。

首到秦老师在电视上看到杨红棉的身影,这才松了口气。

上学的最终目的当然是就业,杨红棉己经有了电影厂的工作,何必再浪费时间。

“铁饭碗”的含金量谁有谁知道。

杨致远同志这几年在边疆也积累了一些功劳,但他和杨红棉不一样,他的调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没那么容易。

1980年,杨致远终于通过申请,调到海市就任。

平级调动,实际算是升了。

最让杨红棉惊讶的是刘指导,她出国了,公派出国。

刘指导名刘清姿,早些年家里也是有些家底的,是当初的红色资本家。

奈何时局不稳定,就算有红色资本家的名头,处境也逐渐危险。

不得不远离首都政治运动最厉害的中心,远赴边疆。家里有条件的时候,刘清姿也受家族培养,当然有许多现在看来属于是资本家风气的兴趣爱好。

刘清姿最爱的还是钢琴,是当时小有名气的钢琴家。

革命时刘清姿也激进过,摈弃了所有“资本家风气”的坏习惯,在红色资本家的名头下,加入当时的文工团。ˉx看?d书$>君=[2 ?~-追!@最?a±新(d°章a(±节?

当时的领导基本都是从基层上来的,就算把钢琴在他面前弹出花来,领导也可能掏掏耳朵说一句和弹棉花差不多。

艺术不分家,当初的钢琴家被领导指去演舞台剧。

时代风气最能影响人,在当时积极口号的影响下,刘清姿就算弹棉花也要做弹的最好听的那一个,没几年就当上了首席,再后来成为了整个文工团的指导。

终于等到时局明朗,岁月流逝,当初的许多想法在现在看来太过激进,刘清姿发现最吸引她的还是音乐。

“你这样就很好,你喜欢演戏就继续坚持下去。像我,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最后发现最吸引我的还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