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报告和会议(第2页)
“显而易见,是浓缩后的促长素。”黑袍人那轻挑的声音平静得像月光下的深潭,没有一丝涟漪,“够你们与普通纯净水或者养殖用营养液,来配出第一批推广用的‘星火一号’。”
“我计算过,这些浓缩促长素,只要不出什么意外,比如什么贪污腐败问题,足以覆盖黑、吉、辽三省的主要国营养殖扬和试点渔扬。”
黑袍人的声音说到意外的时候,特意加重了一些语气。
其实这玩意就是一些中品灵泉水加上灵植副产物粉末,再加上一些产自灵田的药材配比出来的全效生长液。
基本上适合所有动植物用。
就连人吃了都能狂长膘。
当然,这点他是不会给陈教授说的。
他那轻佻的声音继续道:
“里面还有饲养不同动物所需要配比数据,是我按照当地物种数据计算的。”
“只要按我给你的配比,做到精确稀释后,直接拌入饲料或投入水体,效果就能维持预期水平。”
听着黑袍人诉说,陈居中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
就好像,在这时候,他捧着的不是玻璃瓶,而是珍贵的星火和希望!
当然,事实就是这样就是了。
陈居中喉头滚动,刚想开口表达那满溢的感激。
但黑袍人好像知道他要说什么,轻佻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他涌上喉咙还未说出的话语,平静依旧,却毋庸置疑:
“陈教授,这批东西,我最多再提供几次,只能覆盖一些养殖大省。因为它价值很高,当然,这个你懂的,主要是它非常难得。”
陈居中心头猛地一沉。
听到这番话,他像被从头浇了一盆冰水。
满腔的热火瞬间熄了大半。
“爱国同志,您的意思是……”陈居中的声音干涩。
“嗯,就是你理解的那个意思,它不是地里能种出来的庄稼,也不是工厂流水线能造出来的药片。”
黑袍人的目光穿透清冷的夜色,落在陈居中写满困惑和焦虑的脸上,“它是特定机缘下,偶然诞生的东西,于我而言也是很珍贵。用一点,就少一点。我的库存,也即将耗尽。”
陈居中如遭雷击,嘴唇哆嗦着,半晌说不出话。
前几分钟还在思考的那宏伟的全国推广蓝图,此刻已经在眼前寸寸龟裂。
陈居中的声音干涩,结巴:“那、那……那后续的全面推广方面?”
黑袍人却不管他的疑惑,声音轻佻:“所以,你的论文里,必须写清楚,写得明明白白。”
“‘星火一号’的核心活性物质,是你们团队在极其特殊的实验条件下,偶然发现并艰难提取的。”
“它的来源具有高度偶然性和唯一性,总量极其有限,无法复制,更无法工业化生产!”
“它的最大价值,不在于能立刻喂饱多少人,而是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禽畜水产大幅度促长增产,是完全可行的!”
“它现在的价值,是解决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肉蛋鱼紧俏问题,但长久来看,还是要你我这种科研工作者,不懈钻研,找寻更先进、更科学的养殖方法,培育更优质的禽畜和鱼种!”
“它为未来的农业研究,特别是高产蛋鸡、速生肉猪、优质鱼种的良种选育,高效全价饲料的科学配方,以及现代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探索,指明了无比清晰的方向!”
“只有用求知和探索的心,最端正的科研态度,去找寻钻研更科学的养殖的方法,和选育优种的禽畜鱼苗,这才是真正解决老百姓肉蛋鱼菜篮子问题的根本出路!”
陈居中愣在原地,咀嚼着这番话。
黑袍人声音虽说带着让人不爽的轻佻味道,但对方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沉甸甸的,十分有含金量。
他明白了!
这是爱国同志在用最冷酷的方式给‘星火’套上枷锁,也是在用最智慧的方式为未来铺路。
把‘星火’定位成一次性的、无法复制的科学奇迹,既能解释其惊人效果,又能避免敌特丧心病狂的抢夺。
因为,敌特方面根本抢不到。
甚至他们自己都不够用,不用多久就能消耗掉。
更重要的是,爱国同志是想要通过他这个传声筒,把国家宝贵的科研力量和殷切期望,精准地引导到良种繁育、饲料科学和养殖技术革新这条真正可持续、可推广的道路上!
将所有的宝都压到一个人的身上,是完全不合理也不科学的。
陈教授冷静了下来,有些懊恼,有些庆幸,还有些羞愧。
懊恼和羞愧自己的愚蠢。
庆幸有爱国同志的指正。
“我……我明白了!”陈居中重重点头,声音带着豁然开朗的激动和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您放心,爱国同志!”
“到时候我要公布的论文里,我会用最严谨的措辞,强调它的偶然性、稀缺性和划时代的灯塔意义!”
“使用星火达到增产的目的,只是阶段性的成果证明,寻找合理而科学的养殖方向,才是永恒的科研追求!”
“感谢您的提点,接下来,我们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良种选育和高效养殖技术的攻坚中去!”
黑袍人没有太多表示。
只是微微颔首,身影向后一退。
很快,身影便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树影之中。
仿佛他从未出现过。
陈居中独自站在清冷的月光下。
他叹了口气,面上表情却是非常丰富。
最后,陈居中深吸一口气,面色十分严肃的抱着那沉重而冰冷,却让他内心一片火热的帆布挎包。
随后,大踏步地走向屋内。
星火只是希望的火种,现阶段确实可以划破长夜,带来光明。
但它也是转瞬即逝的流星,会黯淡,会彻底燃尽。
它终究无法长久地温暖大地。
真正的春天,要靠他们这些农科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脚踏实地地耕耘出来!
……
三天后,一大早。
农科院另一间面积更小,但布置更庄严的会议室中。
此刻,会议室门窗紧闭。
陈居中教授将最后一份材料轻轻推到长桌中央。
这时候,就连空气都像是凝固了。
又长又宽的会议桌,只有几个人落座。
但他们的身份却都不容小觑。
桌对面,农业部副部长孙长河,静静打量众人,没有翻开自己面前那份复印的报告。
自己左手边,农科院院长赵朴初眉头拧成了疙瘩。
赵朴初的身旁,计委农业司司长,牛有茂的指尖轻轻磕在桌面。
在他们对面,李副司令员李振邦派来的军代表吴建军,已经从柳树屯基地的警卫排调到这来,坐得笔直如松,眼神锐利。
角落里,两位穿着有些褪色了的灰蓝中山装,在烟雾中,面容显得有些模糊的记录员,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了。
“报告的数据……都复核过了吧?”孙长河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巨石,沉重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他指的是三天前,由李振邦亲自挑选人手,让全员都签了保密承诺书的技术小组,在密云一处偏僻军垦农扬附属的大型综合养殖扬,做的突击验收报告里的数据。
报告中明确指出。
喂了特殊制剂的蛋鸡产蛋率飙升近五成。
而且肉猪日增重快了近三成。
就连鱼塘里的几种食用鱼,都肉眼可见地肥硕了一圈。
这数据,简直像神话照进了现实!
“每一枚蛋都称过,每一头猪都量过,每一条鱼都过秤。”陈居中的声音平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那是连轴转熬出来的。
他年纪终究大了些,完全不像年轻时那样能熬。
他身后,助手文雨竹默默上前一步,打开了随身携带的几个铝制饭盒。
盒盖掀开,视觉的冲击力比任何报告都来得直接、猛烈:
第一盒是两排鸡蛋。
左边一排的蛋壳薄而色泽浅淡,大小不一。
而右边的一排,蛋壳厚实呈深褐色,个头均匀饱满。
都不太像这年头的鸡蛋模样,反而像雕刻师挑选合适石材后,精心制作的工艺品。
第二盒是两份玻璃瓶样本。
准确来说是浸泡在透明福尔马林液里的猪肉样本。
左边那份的肥膘厚实,瘦肉纹理则粗糙松散。
再看右边那份,瘦肉比例惊人地增高了不少,而且瘦肉细腻饱满的纹路清晰可见,脂肪如雪花般均匀点缀。
第三盒是两条风干处理过的鲫鱼。
左边那条的体型瘦小干瘪,鳞片看着有些发黑,黯淡无光。
但是右边那条,体型肥硕滚圆,而且一身的鳞片在灯光下都闪着漂亮的光泽。
“嘶……”牛有茂倒抽一口冷气,身体猛地前倾。
他近距离地观察着离自己最近的那个饭盒。
鼻尖都几乎要贴上那盒闪着光泽的肥鱼干了。
他是管全国肉蛋鱼篮子的人。
太清楚这含糊表述为五成、三成、一圈的形容,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全国不知道多少家庭的饭桌上能多出的一盘肉、一碗蛋、一条鱼!
而且,质量比起往日的肉蛋鱼,高出不少!
也意味着勒紧裤腰带的日子真要翻篇的曙光!
可他的手伸到一半,又触电般缩回。
牛司长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东西……能量产吗?成本方面是怎么样的?公布出去后,会不会……太扎眼?”他声音压得极低。
眼中投出的目光却瑟缩着,警惕地瞟向窗外。
仿佛那层已经盖上窗帘的玻璃外就闪着无数贪婪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