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建设时代
……
上午九点十五分。
柳树屯基地东侧,新制药厂规划地。
陈平安从基地走到这边时,眼前的景象已与昨日截然不同。
原本略显荒芜的坡地,此刻已被彻底平整出来,形成一片开阔的场地。
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泥土的气息和石灰水的味道。
数十名身着统一深蓝色工装,头戴柳条安全帽的建筑工人,以及更多穿着65式草绿军装,打着绑腿的工程兵战士,正在场地内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场地边缘,几面红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上面写着醒目的建设标语。
几台履带式推土机和手扶拖拉机停在一旁,显然已完成初步的场地平整任务。
更引人注目的是,几辆挂着军牌的解放牌卡车,前后有条不紊地卸下成捆的钢筋、标号325的水泥袋和整齐的松木方料。
战士们喊着号子,肩扛手抬,将这些建材迅速转运到指定位置。
陈平安来到画着白线地基旁。
丁大勇、杨采荷、王大牛等几位干完基地的活,还有力气,主动报名参与制药厂建设的员工就快步迎了上来。
他们脸上都带着兴奋。
“陈主任!您来了!”丁大勇嗓门洪亮,指着热火朝天的工地,“您看,李副司令员派来的队伍真利索!才七点多,就进场了,这速度,杠杠的!”
杨采荷也点头,蜜色的脸上满是钦佩:“是啊,陈主任!这工程兵同志们干活太麻利了,比俺们村里修水渠还快十倍!”
陈平安嘴角带着微笑,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场地。
这时,一位约莫四十多岁,身材敦实、面容黝黑的中年军官穿着洗得有些褪了色的65式军装,带着两名同样军装的干部快步走了过来。
这位军官的胸前口袋别着一支钢笔,手里还拿着一卷图纸。
“陈平安同志!”中年军官声音洪亮,干脆利落,走到陈平安身前,他唰地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我是军区工程兵第三团团长,王铁山!奉李副司令员命令,率部前来执行制药厂建设任务!请指示!”
陈平安也是动作很标准地回了个礼,温和地笑着道:“王团长辛苦了,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直接开始吧。”
陈平安对他名字和自家爷爷一样,倒也没有太惊奇。
这年头,铁山、铁柱、铁牛之流的重名简直不要太多。
“好的陈主任!”王铁山也不废话,立刻展开手中的图纸。
这是一份手工绘制的图纸。
准确来说是制药厂的建筑平面图和结构图。
整体线条清晰,标注也非常的详尽。
正是陈平安昨天下午在周雅娴走后,和设计院那边派过来的专员团队商定绘制的初稿。
图纸方面,他来提出要求,其中一位经验最丰富的李姓设计师则是拿笔绘制。
在他暗中的出手下,最后成品,也就是眼前这份设计图。
那位李设计师自己都很震惊自己能画出这么牛逼的图纸来。
最后,这份手稿被团队的全票通过,他们带回去交给了李振邦。
显然,今天这份图纸又被王铁山带了回来。
“陈主任,您看这份图纸。”王铁山指着手稿,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惊叹和敬佩,“这设计得真是绝了!我们团的老工程师张大柱张工看了,都忍不住夸了好久!”
“他说这份图纸既考虑了生产建设期间流程的顺畅,又兼顾了采光、通风、坚固性、抗震性、合理电路布局和未来可能的扩建求。”
“特别是这个整体布局和承重抗震设计,还有电网布局和地下管网的预埋走向,简直是神来之笔啊!”
“张工说他干了二三十年基建,还真是头一回见到这么精炼又高效的设计图!”
旁边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有些腼腆地笑了笑。
“陈平安同志您好!我就是张大柱!”
他也凑了过来,脸上带着激动和兴奋:
“陈主任,听说您在这份设计图中提出来很多关键性意见,最后才有了这份能当教科书和参考文献的成品设计图!您真厉害啊!”
陈平安摆摆手道,“没有,主要是那位吴工很厉害,我就只是说出自己的要求,他就又快又好地画出来这份设计图了。”
张大柱却不管那么多,他兴奋地指着设计图上的一处道:
“您太谦虚了!李查那家伙的水平我还能不知道?您看这里!这个‘下沉式’的原料暂存区设计,还有配套的通风和防潮系统,太实用了!”
“这样的设计,既节省了空间,又完美解决了原料保存的隐患!您是怎么想到的?这绝对是因地制宜的典范啊!”
陈平安神色平淡,还是温和地笑笑,只是简单解释:
“当时考虑到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以及本地气候特点,脑子里突然就灵光一闪,提了些建议。”
“这样布局确实比较科学合理,不过主要还是李工厉害。”
张大柱还想争辩奉承几句,被陈平安苦笑着挥手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