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风停了(第2页)

“以他们的效率,估摸着一周内可以出初稿,你后续可以和他们沟通,你来做最后拍板就行!”

“至于人员方面,技术骨干核心,可以由你自己定!毕竟你这方面是专家,到时候,需要调用四九城的哪个研究所、大学的人,你列名单!”

“所有大学和研究所都行,军区可以出面给你协调!但是,需要坚守一条原则,要宁缺毋滥!制药厂只要真正干事的,不要二流子!”

他强调了最后一句,意有所指。

显然也是担心陈平安会找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关系户滥竽充数。

对于他的这个关心,陈平安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一切尽在不言中。

“另外,制药的原料方面,供应也必须跟上!银鳞鱼的养殖规模还得扩!别到时候等厂子都建成落实,你这原料都还不够用!”

“现在基地旁边的地,乃至四九城周边,或者其他省市的地,只要符合条件,你看中哪块,军区都会出面帮你负责协调征用!”

“制药厂欠缺的设备、经费,军区都会优先保障!真要是缺钱了,直接跟我打报告就成!”

“一句话,”李振邦大手一挥,“对这新厂子的方方面面,老子都给你保驾护航!你只管甩开膀子,把这头属于咱们中华自己的生物制药龙的龙头,给掌握、盘活了就成!”

他的话音落下,室内再次陷入短暂的安静。

陈平安端起杯子,浅浅啜了一口温白开。

他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望向窗外。

投向刚才被李振邦指点过的,那片被圈定为新厂地址的平缓坡地。

很快,陈平安重新收回目光,看向李振邦,仿佛随口一问:

“李伯伯,刚才我路过厂区,看这天气闷得慌。”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应该不会突然起大风浪了吧?”

听到这句话,李振邦忽然怔住。

这小子,好像已经提前知道了什么。

他眼神定定看着陈平安,脸上的线条瞬间柔和了几分,甚至是露出了一丝轻松。

他拿起桌上的水杯,一仰脖子灌了一口水。

喉结滚动间,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李振邦放下杯子,他声音压得极低,但清晰无比:

“闷热?闷热就对了!金秋九月,闷热只是暂时的!要的就是这股子干劲儿!”

“并且……不会再起风浪了。”他斩钉截铁地说,“至少……不是过去决定,还未实施的那种搞法了。”

他直视着陈平安,目光炯炯有神。

李振邦眼中带着一种锐利而坚决的光芒:

“接下来,是大搞建设的时候!”

“全方面的大建设!要鼓足劲,拼命干!”

李振邦的声音更低了,他下意识地抬手指了指天花板,但也确保陈平安和周雅娴能听清:

“上面……有新的考量!”

“接下来,要闷头发展!全国上下,都一样!”

“不会再搞狂风暴雨那一套了!”

“要干实事!要聚人才!要大刀阔斧搞建设!”

“至于那些烂在地里的杂草,还有那些堵着水渠的淤泥毒瘤……趁着眼下这闷热天气,也正适合清淤排毒……”

他冷哼了一声,眼中寒光一闪而逝。

后面的话没说完,但那意思,不言自明。

“这是那位最高指示的精神!”他重重地补充了一句。

陈平安心下了然。

看来,从筑基后开始,那连续几夜不惜损耗灵力,以十马赫左右速度经济巡航飞遍全球,数次来回整个国土,所搜集的信息,布下的局。

那些他动用修士手段,神不知鬼不觉送往某些关键人物桌面的‘现实全方面发展推演报告’,终究还是拨动了历史的车轮。

他明面上能顺风顺水,背后是自己顶着马甲跨海取物、夜探千万里的超凡手段在支撑。

终于,先前的付出都有了成效。

陈平安微微颔首,不再追问。

说完自己该说的,李振邦低头看了看腕上的老式上海表。

他霍然起身,将外套拿起披上,军装大衣的下摆带起一阵风,摆摆手:

“行了,大致的计划就这么定!基地这边有老吴看着,外头那些跳梁小丑,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我话给你说明了,你要人咱就给人,要钱就给钱!”

“一切为了接下来的大建设大发展服务!”

“最迟明天,就会有专员和你对接制药厂落实的相关事宜。”

他的语气严肃而郑重:

“至于你爷爷被埋没的功劳,你父亲的牺牲抚恤问题,你奶奶、你母亲当年受的委屈,你和你弟弟这些年吃的苦头……”

“放心!这事没完!老子说到做到,一定给你一家一个交代!”

他整理了一下领口,也把那顶红星军帽戴正,整个人的气势瞬间恢复了那位统军将领的锐利与威重。

李振邦笑了笑道:

“正事说完了,我这就先回军区了,一堆事等着。”

“留给我的行程安排太急了,哎。”

“雅娴,”他转向一直安静旁听的妻子,语气温和下来,“你先留下,替我多陪陪平安这孩子,这些年,他受苦了,多听听他的心里话,回头让老吴送你们回城。”

说罢,李振邦对陈平安点了点头。

随后,毫不迟疑地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去。

厚底的军用皮鞋踏在水泥地上,发出坚实有力的回响,很快,这脚步声消失在走廊外。

室内,只剩下袅袅的水汽,红艳艳的标语。

还有沉默的陈平安,以及眼神复杂,却温婉如初地注视着他的周雅娴。

窗外的风,不知何时,悄悄地止歇了。

一种紧绷之后的、蕴含着巨大力量的寂静,也在此刻,正缓缓地沉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