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断亲(第2页)

陈招娣更是脖子一梗,直言道,“恩情可以还,但是俺家没钱!也没家产可以给她家分!邻居应该都知道情况!”

她破有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气魄在。

杨铁牛也跟着哭了起来,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为啥要哭,但老爹都哭了,哭就对了。

其他看热闹的村民又忍不住骂了他们几句。

“好了好了,同志们都安静。”

耿长顺看着三人表现,心平气和,只是声音还是颇为冷硬:

“既然你们没钱,那就按年还!我给你们算一笔简单的加减法。”

“听说,你杨树根是十九岁结的婚,二十二岁搬出去的。”

“那就以最低的人均贫困线月支出,五块钱一月来算。”

“一年十二月,二十二年,拢共一千三百二十块!”

“大家伙,觉得我这个帐算得对吗?”

此话一出,村民们叫好。

杨树根夫妻二人却觉得天塌了。

陈招娣面色不复红润,惊叫道:

“帐不能按着么算啊!咱们农村,哪有那么高的月花销!”

“支书您是要把俺一家给逼死吗?”

杨树根也颤抖着道:“这笔账,我真的还不起啊!”

杨铁牛还在哭,变声期公鸭嗓子的干嚎,让人闻之生恼。

“杨树根!你娘养你二十二年,还不够?这笔钱我都觉得少了!”

“就是,俺也觉得少!你这没良心的坏种!就该还钱!”

“但是话说回来,他家还真出不起。”

周桂香和杨采荷祖孙俩面面相觑。

在她们看来,能让杨树根一家签下断亲书,就是最大的收获了,没想到,耿支书还有这样的惊喜等着她们。

听着儿子哽咽的声音,儿媳尖叫,孙儿的哭声,周桂香却没有站出来,说不要的意思。

杨采荷默默看着眼前的画面。

耿长顺哼了声道:

“按月还也出不起是吧?成,那这笔钱,就不用你们还。”

“但前提是,也要补一份字据!就补在断亲书的背面,立下字据按手印,而且是以一千倍的数额来立字据!”

“你们以后再舔着脸求认亲,那么就得赔钱再说!”

面对他这句话,杨树根夫妻如闻仙乐。

忙不迭地点头,生怕耿支书后悔。

这档子事出了,以后谁会再认亲啊?

他们一家的脸还要不要了?

再说了,一千三百二十块的一千倍是多少,他们都没算清楚是多大的一笔账,肯定不会再认亲啊!

很快,耿长顺又写了三份字据,让杨树根夫妻和周桂香按手印。

“事后,我会让人把盖了公章的一份文书给你们,你们自己妥善保管。”耿长顺那黝黑的面庞满是冷漠。

“你们赶紧滚!”周桂香像是赶苍蝇一样挥手。

一家三口也像是躲灾似的,连滚带爬离开。

三人身影很快,消失在院门外。

又引来院里吃瓜的几个邻居,在背后窃窃私语和鄙夷地指点。

等杨树根一家走了,他们也很自觉地走人。

半分钟过去,院内终于恢复平静。

耿长顺长吁一口气,安抚了祖孙俩几句。

祖孙二人不住道谢。

最后,周桂香仿佛耗尽了力气,靠在孙女怀里,老泪纵横。

耿长顺这才想起正事,语气温和地对杨采荷道:

“采荷啊,别太难过。陈主任让我来,是想问问你。”

他整理自己的措辞,道:

“早上你送去那只野山鸡,他看着很有研究价值。他想问问你,你这边能不能再想办法,帮他抓只带彩翎的公鸡?这对基地的研究很重要。”

杨采荷抹了泪,想了想,认真道:“耿支书,那鸡真是碰巧抓的。”

她跟耿长顺说了下自己抓鸡的具体经过,随后道:

“后山的野鸡精得很,很难专门去抓公鸡……不过既然陈主任需要,俺…俺晚上收工后,再去后山转转碰碰运气,您看成吗?”

她小心翼翼地解释:“现在去的话,哪怕不做别的,上下山一个来回,再去上岗都迟到了。”

杨采荷还惦记着下午去上班。

“好,你有这个心就好,本来中午这趟,俺就是来碰碰运气的,抓没抓着都行。”耿长顺笑了笑。

随后,他递出陈平安给的那些零钱,一脸认真道:“陈主任特意交代了,不能让你白辛苦白冒险,这是先给你的辛苦费。”

“如果能抓到,那就最好,你到时候带鸡过去,陈主任说了,他会申报,基地方面,一定按市场价或更好的补贴,足额付你报酬。”

“要是抓不到,也没关系,下回再试就成。”

“不!不用报酬!”杨采荷急忙摆手,“陈主任…帮了俺们这么大忙,现在请您带话,您又帮俺家这么大忙,俺帮他抓鸡是应该的!”

她下意识看了一眼奶奶,老太太对她轻轻点头,脸上有这欣慰。

耿长顺见她坚持,也就只好微微点头,重新收回零钱,没再多说报酬的事。

心里则是想着,这钱自己还给陈主任,到时候让陈主任直接给她便是。

他又安慰几句,见祖孙俩情绪稳定,才告辞离开。

走出院门,他心情复杂。

既有替她们解决一大祸根的轻松,更有对老太太的决断和对一老一少两个女子的坚韧,由衷生出的深深敬佩。

……

下午,杨采荷整理好心情,正常上班。

她期间有好几次,都想主动去找陈主任,说句感谢,再问问那野鸡的具体情况什么的。

但是看到基地里各处走动的同志们,她又觉得很难为情,不太敢去。

只好强行忍耐住这个念头,继续上班。

下午下班后,耿支书把他后来写的书面上的断亲书给了她一份,还盖了公章的。

杨采荷心情很微妙。

她郑重地道谢后,想去找陈主任。

但却失望而归。

今天陈主任很少见的不在办公室。

于是乎,她只好失望地回村。

在回村的路上,杨采荷又碰见村里一户人家请帮忙。

那户人家的男人,顶梁柱,腿下午不小心摔骨折了,地里开荒搬石头的活还没干完,干完了才能记工分。

因为这个叔叔辈的这户人家,之前也是比较照顾她,她只好暂时放下立刻上山的念头,帮人家干活。

忙完,已经是太阳落山。

匆匆回家煮完饭,照顾奶奶吃下,自己也吃完后,天色已经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