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你,听过安利吗?(第2页)
东边的小实验室窗户紧闭,技术员易弋正对着显微镜观察。
燥热的天,让人心生烦闷,无知觉流下的汗水,滑过他下意识持续保持紧绷的下颚。
他仔细调整目镜,耐心而细致地观察着载玻片上,采样水样里的微生物世界。
今天的数据似乎还算平稳,他松了口气。
此刻,无人知晓,一股无形的感知早已流过所有鱼塘。
陈平安的神识,已经完全足够影响现实物质,如同最精密的探针,锁定着看似一切如常的鱼塘水体的每一丝异动——水流淤塞、氨氮积聚、病菌潜伏。
很快,与那道无形神识探查而来的,是一道普通人同样难以察觉的无形而精纯的灵力震荡。
它的力道不大不小,刚好扫过塘底沉积的饵料碎屑,将其悄然推散,轻易震碎鱼群鳃片上跃跃欲试的病菌,却丝毫不伤及鱼儿半片鱼鳞。
在无形中扫荡基地的途中,甚至还顺带抚平并且加固了驳岸中,一处不起眼的塌陷隐患。
这道无形的灵力,源源不绝,如同一位无形的工程师。
他同步优化着鱼塘水体,以及让银鳞草鱼惬意飞速生长所需要的各项其他环境因素的最优的参数。
确保易弋眼中那‘平稳’的数据得以维持。
……
实验室异常安静。
塘埂上,却是截然不同的火热扬面。
萧婧兰裤腿高挽,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盯着3号塘的水面。
“捕捞网网口需要压低,斜插!”她清冷的嗓音响起。
在一旁的丁大勇赤膊大吼,将她的话复述,催促着水里的李建国和赵满仓。
沉重的尼龙网被两人奋力收紧,银鳞鱼狂暴跳跃。
那一片片银光闪闪的鳞光,在阳光下折射夺目华光。
鱼尾鱼身疯狂摆动,溅起大片水花。
“堵住左边!”萧婧兰指尖精准地指向左侧某个点。
岸边的宋莹眼疾手快地抄网,截住逃脱的漏网之鱼。
水中,鱼儿们的挣扎宛如小风暴,银白光芒刺目。
终于,装有满满一网兜狂暴活动的鱼儿的大网,在几个男同志的合力下,被拖向浅水。
三号鱼塘的岸边,宋莹和跛腿的王满囤,早已经做好准备。
特供特制的水箱中盛着清水,角落里,沉浮着珍贵的冰块。
宋莹的手飞快掠过鱼身——触感鳞片是否光滑、掂量份量是否达标、观察挣扎是否够劲。
但凡银色耀目、活力四射、体量合格的,都被她这手以手为称的看家本领迅速筛选,拣出,放进最大的初选水箱。
丁大勇他们,则是进行二次筛选,虽然宋莹不容易出错,但这份工序也是必要的。
他们将初选水箱中的那些力大活泛的鱼儿们,一尾尾抓住,然后再动作轻柔地放入箱中。
即便知道这些宝贝们很耐活,适合长途运输,但他们还是选择这般轻柔对待,就像抚摸自家孩子那样珍重。
“三号塘!今下午最终可上市五十七尾!单尾重四斤八两到五斤六两之间!”宋莹的声音干脆利落。
王满囤跛着腿却站得笔直。
他那双布满茧子的手,紧攥着硬纸板登记薄。
右手上的铅笔尖,则是在纸面上迅速写写画画,紧跟着宋莹的报数,无声地计着数。
每一道笔画,都刻得认真无比。
水箱里的银鳞鱼们,好像已经知道自己挣脱不了命运的大手,稍稍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它们那身漂亮的鳞片,所闪耀的奇异银白金属光泽,在水箱盛着的水波间流转生辉。
不远处。
王铁柱挎着他擦得锃亮的56式半自动,在塘埂上沉稳踱步。
以一个标准的,不快不慢的速度巡视着。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四周的芦苇和田野,没有言语,那黑洞洞的枪口,也是沉默地指向地面。
这位专业的民兵战士,所展露的警惕,成为这片标准化鱼塘中,基地人员们可以安心捕鱼,流露收获喜悦的明面保障。
水腥气、鱼体味、汗味混合着冰块散发的微弱寒气。
王铁柱持着枪,那坚毅的眸光,无声诉说着自己身负的对这片河滩的守护的不平凡日常。
而这一切精密运转的日常背后。
一道来自最高点的主任办公室窗口的目光,始终无声地维系着水面之下,那微观世界中,看不见的平衡。
目前基地运转十分正常。
但是随着银鳞草鱼的出货量与日俱增。
需要更多的养殖、捕捞人员。
还有实验室这边,萧婧兰要做更专业更精密的仪器操作和各类实验分析,其余不太重要,但还是很重要的各类数据登记只靠易戈一人已经快维持不住。
更何况他还得主管自己的水质分析,还要兼任其他设备维护。
技术型人才也得扩招了。
基地主任办公室中,陈平安眸光沉静。
特别是在以后计划中,任务更重的禽畜、农作物选种、育种问题,人手不够用的窘况已然显露。
现役基地人员都是压力增大,亟需扩充人手。
扩充基地人员,已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