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公私合营,提高村民积极性!(第2页)
自己的时间也多了起来。
算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关键是,这东西没有固定的时间。
只要你当月把肉交齐就行了。
要是交不够,就只有去刨地、挑粪,挣工分来补上。
对于屯儿里猎人来说,不是什么好活计。
毕竟是饥荒年,打肉不容易。
交五十斤,压根就交不起。
趁热打铁,他掏出包大前门给赵有田点上:“队长,还有个事儿。咱屯儿甜菜多,我想搞个制糖作坊,能给队里创收。”
赵有田眯着眼嘬了口烟:“制糖?那得公社批条子...”
“不用队里出本钱。”孟少宁压低声音:“我出技术,队里出地出人,赚了钱三七分。队里七,我三就行。”
“买机器、苗子的事情,我自己出钱。”
“嚯!”赵有田烟差点掉:“你小子还会制糖?”
“在城里糖厂干过。”孟少宁胡诌道:“甜菜榨汁、过滤、熬糖、结晶,门儿清。”
赵有田一拍大腿:“走!我带你去见张社长!”
公社办公室里,张建国社长正在看文件。
这精瘦汉子四十出头,中山装洗得发白,一听要办糖坊,眉头皱成疙瘩:“私人搞副业?这不合规矩...”
孟少宁不慌不忙:“张社长,是队办集体副业。甜菜是队里的,社员出工算工分,都我来出。糖卖给供销社,利润交公。”
“分成我只要三成就行了。”
说着把熊掌往前一推:“您看,我能打熊瞎子,也能搞生产。”
张建国盯着熊掌看了半晌,突然笑了:“好小子!有胆识!”
他抓起钢笔:“我这就打报告,批下来你们就干!”
临走时,张建国亲自送到门口:“少宁啊,咱屯儿就缺你这样的能人!”
孟少宁敬了个不伦不类的礼:“为人民服务!”
等审批的日子最难熬。
批文下来的那天,孟少宁正在地里看麦苗。
李大牛呼哧带喘地跑来:“哥!批了!公社批了!”
孟少宁拍拍手上的土:“走,开会去!”
生产队大院里挤满了人。
赵有田站在磨盘上,举着批文直晃悠:“社员同志们!咱屯儿要办糖坊了!”
底下嗡的一声炸了锅。
“制糖?那玩意儿金贵着呢!”
“能成吗?别糟蹋了甜菜...”
孟少宁跳上磨盘,掏出包白糖往桌上一拍:“瞅瞅!供销社卖八毛一斤!咱自己熬,成本不到三毛!”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老孙头眯着眼问:“少宁啊,真能熬出来?”
“简单!”孟少宁掰着手指头:“甜菜剁碎、榨汁、熬煮、结晶,跟熬大酱差不多!”
张丽华那伙人在底下嘀咕:“城里回来的,就会吹牛...”
孟少宁耳朵尖,当场点名:“张丽华,你自个儿算算,去年村民们甜菜烂窖里多少斤?”
张丽华脸一红,不吭声了。
赵有田敲锣:“自愿报名!工分照算,年底分红!”
呼啦一下举起十几只手。
“俺报名!”
“算俺一个!”
“俺家甜菜全交公!”
孟少宁乐了:“成!明儿个就开工!”
第二天天没亮,孟少宁就带人在晒谷场搭起了棚子。
三口大铁锅支起来,案板、榨汁器摆得整整齐齐。
“甜菜先洗净!”孟少宁挽着袖子示范:“烂叶、泥土必须去干净!”
妇女们排着队洗菜,孩子们帮忙搬柴火。
李大牛带着几个壮劳力吭哧吭哧剁甜菜,菜刀剁案板的声音响成一片。
“汁水要榨干!”孟少宁把剁碎的甜菜塞进自制榨汁器,趁着没人注意,撒了几滴灵泉水进去。
两个小伙子握着木杠子使劲压,紫红色的汁液哗哗流进大桶里。
“嚯!真出汁了!”老孙头凑过来闻:“甜丝丝的!”
孟少宁舀起一瓢递给大伙尝:“这才第一步!”
汁液倒进大锅,柴火噼里啪啦烧起来。
孟少宁拿着长木勺不停搅拌:“火候要稳,不能糊锅!”
蒸汽腾腾中,甜香味越来越浓。
张丽华忍不住问:“这得熬多久?”
“看浓度。”孟少宁擦把汗:“熬到勺子上挂浆才行!”
太阳爬到头顶时,锅里的汁液已经变成粘稠的糖浆。
孟少宁撒了把石灰粉:“去杂质!”
糖浆咕嘟咕嘟冒泡,浮起一层黑沫子。
“快撇出来!”刘秋菊眼疾手快捞净沫子。
孟少宁把糖浆舀进陶缸:“晾到温乎,再倒进模具。”
大伙眼巴巴守着陶缸,像看宝贝似的。
李大牛咽着口水问:“哥,这就成了?”
“早着呢!”孟少宁敲他脑门:“得结晶!”
他掏出个小布包,神秘兮兮地往缸里抖了点白色粉末。
“这啥?”众人伸长脖子。
“秘方!”孟少宁眨眨眼。
其实是灵泉结晶,能加速糖分凝结。
糖浆慢慢冷却,表面渐渐泛起白霜。
孟春桃蹦起来,兴奋的喊道:“快看!出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