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只吃甜玉米 作品

第17章 动我妹妹,想吃子弹吗?

“废话,不然叫你小子来?”孟少宁头也不抬,胳膊上的腱子肉一鼓一鼓的。

太阳慢慢爬上来,晒得人后背发烫。

俩人汗如雨下,锄头把子都攥出了水。刨出来的土坷垃要用脚踩碎,硌得脚底板生疼。

“歇会儿...”李大牛一屁股坐地上,抓起水壶咕咚咕咚灌。

孟少宁也停下擦汗。

看着刨出来的两分地,黑褐色的泥土翻着潮气,总算有点模样了。

“哥,这季节种啥啊?”李大牛终于憋不住问:“麦子早过了时令,苞米也晚了吧?”

孟少宁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抖出几粒金灿灿的麦种:“试试这个。”

“嚯!”李大牛眼珠子瞪得溜圆:“这麦粒咋跟金豆子似的?”

“农科所的新品种。”孟少宁随口胡诌两句,蹲下身,手指在土里划出浅沟:“生长期短,抗倒伏。”

李大牛将信将疑地跟着撒种:“能成吗?老把式都说...”

“老把式种了一辈子地,见过拖拉机吗?”孟少宁打断他:“新技术就是新技术。”

撒完种子,孟少宁用脚把土培上。

李大牛有样学样,嘴里还念叨:“老天爷保佑,可别白忙活...”

回去的路上,李大牛一步三回头:“哥,真要成了,可得给俺留点种。”

孟少宁甩了甩酸痛的胳膊:“少不了你的。”

傍晚,孟少宁挑着掺了灵泉水的水桶去浇地。

那麦种也争气,浇了三天就冒出嫩绿的芽尖,比旁边地里的苗子高出一截。

路过的村民都忍不住驻足观望,啧啧称奇:“这时节苗子咋长得这么旺?”

李大牛天天往地里跑,看得眼都直了:“哥,你这麦子怕不是要成精了!”

麦苗蹭蹭往上窜的功夫,屯里秋收也开始了。

孟少宁领着知青们下地掰苞米,苏婉玲学得最快,手上磨出血泡也不吭声。

张丽华那伙人倒是偷奸耍滑,专挑阴凉地儿磨洋工。

“少宁哥!”李大牛满头大汗跑过来:“赵队长说今儿个要收完东边那二十亩!”

孟少宁抹了把脸:“让妇女同志先回去做饭,爷们儿加把劲!”

太阳晒得人发晕,知青们和屯里人混熟了,边干活边唠嗑。

苏婉玲悄悄塞给孟少宁一包大前门:“城里带来的...谢谢你那天帮我。”

孟少宁耳朵尖一热,顺手把烟分给周围老乡。

李大牛起哄:“哟,苏知青偏心眼啊!”

惹得众人哄笑,苏婉玲红着脸躲到妇女堆里去了。

连着干了一礼拜,知青们和大家也熟络起来,适应了屯儿里的生活。

但孟少宁心里倒是有别的盘算。

他现在已经回乡下了,按照屯儿里的规矩,是要参加公家的劳动的。

但天天参加集体劳动太耽搁功夫,他还有自个儿的事情要做。

要么就加个赶山队。

赶山队这活儿好,能正大光明的领猎枪进山。

每个月交了公家的,剩下的都可以自留。

关键是,就不用和大家伙一起干活儿了。

只是他刚回乡下不久,这事儿还不好意思直接提。

一回来就搞特殊,会引起别人的争议,到时候印象不好。

他自个儿倒是没什么,主要是怕影响了孟家。

到时候别人说孟春桃的哥哥是个吃不得苦的,一来就躲着集体劳动。

这丫头片子还不得夜里偷偷哭?

等忙过这段时间,再做打算。

此时。

孟富贵蹲在自家门槛上,眯眼瞅着远处那片绿油油的麦地,嘴里叼着的草根都快咬烂了。

“娘,你看孟少宁那瘪犊子的地!”他朝屋里喊:“这才几天?苗子蹿得比人还高!”

罗金花甩着湿漉漉的手从灶房出来,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瞅,眼珠子顿时瞪得溜圆:“哎哟喂!这苗子咋跟吃了仙丹似的?”

娘俩对视一眼,脸上同时浮现出阴恻恻的笑。

“儿啊,一会儿咱去把咱家鸡圈门打开。”罗金花压低声音:“让鸡鸭也尝尝鲜!”

孟富贵搓着手站起来:“得嘞!看我不祸害死他的地!”

“让这瘪犊子吃独食,咱们整死他!”

晌午的炊烟刚升起,罗金花就猫着腰溜到自家鸡圈后头。

她左右张望几下,确认没人注意,猛地扯开圈门插销。

“咕咕咕!快出去!”她抄起扫帚往鸡群里捅:“都去那边吃好的!”

五六只芦花鸡扑棱着翅膀往外冲,隔壁鸭圈也被孟富贵偷偷打开。

母子俩像赶羊似的把家禽往村西头赶。

那儿正挨着孟少宁的自留地。

“娘,够不够?”孟富贵压低嗓子问:“要不要把老刘家的也...”

“傻小子!”罗金花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咱们家鸡鸭吃饱就成了,管别家的干什么?赶紧回屋!”

两人做贼似的溜回家,刚关上门就听见外头传来此起彼伏的鸡叫声。

罗金花扒着窗缝往外看,笑得满脸褶子挤成一团:“够那瘪犊子喝一壶的!”

没过一会儿。

孟少宁就扛着水桶来自留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