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林老师(第2页)

两人聊清楚,确定彼此想法后。

林玉琲再三强调,她不会去考清北,一点儿都不想去京市读书。

栾和平心里说不出的复杂滋味,有心疼有遗憾,最好的大学,她本可以去的。

但也松了口气,哪怕他调去分厂,离京市再近也不在一个城市,见面没那么方便。

其实哪怕是考本地,林玉琲得住校,也不能跟现在一样天天都黏糊在一起。

但周末还是能回家的,平时想见面也容易。

于是林玉琲的高考志愿便确定了,第一志愿当然是林省大学,但重点院校还得填两个,她随便填了清北,凑个热闹。

本市除了林省大学,别的学校不太行,有的没落了,有的在后世已经被取缔了。

林玉琲不想几十年后提起自己的母校,还得跟人解释学校为什么没了。

于是只填了林省大学一个,分数够了自然会被林省大学提档,后面两个学校随便填填没关系的。

当然,如果林省大学不愿意录取她,她只能被迫去读清北了。

普通院校更是随便填,如果意外中的意外录到这些学校,林玉琲觉得她会复读。

她的志愿填得轻松,其他学生一点儿都不轻松。

现在信息不发达,学生们对各个学校了解实在太少,具体有哪些学校都不清楚,往年录取分数线什么的,更是一头雾水。

机械厂附中还算好的,背靠国营大厂,有资源有人脉,吴校长使了把劲儿,到处找关系弄来一些高校的资料,提供给毕业生们参考。

林玉琲也给小伙伴们提供了一些意见,有的学校现在名声不显,后世发展得很不错,这种可以考虑推荐给她们作为备选。

有的学校在历史中出现过一些轰动性的丑闻,对学生影响极大,这种尽量排除。

有的学校比较努力,自己专升本、本升重本,带着学生一起升,属于可以捡漏的。

当然,林玉琲只是提供参考建议,具体怎么填,还是看她们自己。

在所有学生纠结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林玉琲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市的信。

一开始这信没到她手里,因为是寄到学校的,信封上写着“机械厂附中林老师收”,传达室自然就把这封信给了学校姓林的老师。

附中有两个姓林的老师,也不知道是他们谁的,这两位老师互相对了一下,虽然都没有京市的亲戚,但信封落款显示,发信人来自京市某出版社。

或许是有可能看中他们发表的什么文章了呢?两位老师怀着惊喜、期盼的心情,一起拆了这封信。

打开一看,开头写着“林老师敬启”,越往后看越不对劲。

数学题?附中密卷?

这他们知道,因为这卷子,他们附中大大出了回名,连亲戚都有人跟着打听,甚至还有想把孩子送进附中读书的。

但跟他们没关系啊!

出卷子的是林同学,不是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