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供应粮(第2页)

还有那女同志,也太俊了些,文气得很,一看就知道好人家出身的。

冯老三热情将人迎进屋里,生产队队长和几个关系好的亲戚作陪。

冯老三媳妇儿也很快回来了,领着孙女给客人端茶倒水。

茶是没有的,杯子也没那么多,都是用碗装的水。

林玉琲还以为是白开水,端着碗抿了一口,尝出点儿甜味,愣了一下。

冯老三:“家里没啥好东西,两位喝口糖水甜甜嘴儿。”

门口缩着个小脑袋,头发稀黄的小女孩儿,眼巴巴看着她手里的糖水,嗦着手指头流口水。

林玉琲喝不下去了,她进一步认识到,这个时代的物资,有多短缺。

她忍不住抬眼,偷偷看了眼身旁端坐的男人。

这两天她吃用都不缺,这人提都没提一嘴,也不表功。

栾和平正在跟冯老三等人寒暄,随口引出村里的情况,林玉琲立刻竖起耳朵。

原来这年头没什么包山包地,所有的田地都是公家的,只是给村人——现在叫社员,给社员们种而已。

种什么社员说了不算,他们只管干活,根据每天干活的难度、轻重获得相应的工分,也算是村里的代币,能换粮食的。

收粮后,粮食先缴够集体的,剩下的才给社员们分,人口和工分,按照一定比例来分配,如果有剩余的,才能兑点钱。

但基本上没剩的,都是粮食不够分。

即便有钱也很少,林玉琲听见冯老三某个亲戚提起,某年——那一年还没生产队,他们村壮劳力最多,工分也挣得最多的那家,分到了七八十块钱,把人羡慕坏了。

林玉琲震惊。

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上上下下忙碌一年,除了口粮,挣了七八十块,竟然还算多的。

昨天她从栾和平口袋里掏出几十块钱,根本没当回事。

还有在国营饭店吃的那顿饭,如果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几十块钱,他们一顿饭相当于吃了人家家庭全年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林玉琲觉得,她很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时代的物价,方方面面的。

这还是年成好的时候,冯老三他们感叹,这几年,不饿死人,已经不错了。

他话语间对弟弟一家满怀感激,家里最缺粮的时候,是他弟弟从家里口粮里挤出来点儿粮食救济他们,才没让他们家里孩子被饿死。

“还是你们城里人好,吃供应粮,咋地也不怕被饿死。”冯老三的亲戚羡慕道。

原来是这样!

林玉琲知道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从粮食获取上已经有区别了。

栾和平说客气话:“都是为国家做建设。”

众人陪笑。

冯老三一个亲戚,按捺半天,终究没忍住,开口道:“栾同志,不知道你们工厂还招不招工人,我家小儿子,村里出了名的壮实,人也老实肯干,让他干啥都行。”

“老张!”

不待栾和平回答,生产队队长已经厉声制止他:“说什么混话,人家工厂招人,都是要城里户口,还要识字,能写会算,你家二壮除了一把力气,还有啥?”

冯老三也不满道:“就是,有这机会,我家老五能不给咱家孩子打算?你这不是让栾同志为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