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猫一叶 作品

第 151 章 顾砚舟第一次出手(第2页)

“那就好。”

……

时间推回到2月20日 静安区图书馆。

顾砚舟在地方志档案室里泡了三天。终于在一张泛黄的《申报》上,找到了1934年5月的一则启事被红笔圈出:“静安寺育婴堂扩建,承蒙虞洽卿先生捐赠地皮二亩。”

第二天,这页报纸就出现在了市文物局的办公桌上。

清晨六点的愚园路还笼罩在薄雾中,顾砚舟站在静安寺地块的梧桐树下,看着晨跑的老人准时出现在街角。

“陈老,早。”他自然地递上毛巾,仿佛只是偶遇。

陈老认识顾砚舟,这个年轻人是嘉泽集团的,负责跑静安寺旁边的那块地,最近总跑规划局。

规划局老处长接过毛巾擦汗,顾砚舟又递给他了一张对折的便签。他展开看,便签上是钢笔写的两行字:“育婴堂旧档案已找到,按1934年地契,该地块应保留部分公益用途。”

老人的手微微发抖。三十年前,是他亲手批准拆除了那座育婴堂。

2月的最后一天, 招标答疑会

汤子墨带着八人的团队入扬时,顾砚舟正独自调试投影仪。

“赵总就派你一个人来?”汤子墨嗤笑。

顾砚舟没搭话。汤子墨正在演示商业综合体方案时,顾砚舟突然举手:“我司建议查阅《沪上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第38条……”

会议室霎时安静。投影仪切换到一张张黑白照片——1935年的育婴堂门前,修女们抱着婴儿向镜头微笑。最后一帧定格在门廊的石刻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经查证,这属于具有教育史意义的构筑物。”顾砚舟的手指慢慢的敲击着桌面,“根据规定,开发方需原址保护并延续其精神功能,而我们嘉泽对此已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规划。”

顾砚舟又换了投影图片:我们将地块东北角(原育婴堂旧址)划为“公益用地”,在此区域规划:社区儿童图书馆(公益性质);高端双语幼儿园(商业性质,但承诺30%名额给低收入家庭)。

会扬鸦雀无声。几个老规划师已经开始擦眼镜。

3月6日,开标当日

公证员拆开7号标书时,发现里面夹着一封泛黄的信。

这是1937年育婴堂院长的亲笔信,请求将部分用地永久用于儿童教育。顾砚舟用宣纸做了精美衬底,旁边附了当代书法家重抄的译文。

“经专家组认证……”规划局老局长声音哽咽,“该信件具有法律延续性。”

汤子墨看着顾砚舟平静的侧脸,拳头攥的指节发白。他就想不通的,顾砚舟到底是从哪儿找来的这些老古董旧玩意儿,来糊弄了规划局的这帮沪上老头子,看把这些老头子一个个给感动的。

最终结果,规划局采纳嘉泽集团方案,理由有三:1. 最符合历史地契精神 ;2. 公益与商业完美结合 ;3. 教育配套解决片区需求。

这个结果让汤睿无话可说——因为顾砚舟不是在钻空子,而是真正吃透了地块的历史意义和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