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文钟九响,儒圣显化
“大燕太子所作之诗也不错,但还是比不上我大夏的小郎君。”
“江郎君天资绝艳,比那位被誉为百年奇才的状元郎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若是能嫁给江郎君就好了。”
江流年听着一连串的夸赞声,红着脸摸了摸鼻子。
他是真想找个地缝一头钻进去。
要不是有那么多蓝星已故大佬留下的艺术瑰宝作为底气撑腰,他算个蛋啊。
“江郎君再积五分!”
庞博士终于缓过劲了,在积分册上为江流年再添一笔。
至此,江流年的积分已达四十。
安庆绪才拿到十六点。
即便接下来三首诗他都拿第一,也比江流年差九分。
胜负已定。
他坐在那儿,脸色阴沉,已处于暴怒边缘。
来大夏什么目的都没达成,净吃瘪了。
如果传回大燕,大燕子民会如何看待他这位储君?
“丢”了三十座城池,他的父皇又会如何看待他?
但现在的场合不允许他发作。
你们这些该死的贱民,等着狼牙军的铁蹄踏破长安吧!
随后一小时,又比了两道题目。
江流年依旧拿出来两首鸣州级的诗词,再拿十分。
安庆绪那边,准确来说,是他从大燕带来的,负责写诗的一些儒生,状态并不好,只凑了两首出县的诗词。
连大夏这边一个十几岁的小少年都作出了达府的诗。
大夏文坛强盛,并不比军事上差,堪称文武双绝。
“最后一题,下个月便是中秋佳节,便以咏月为题,题材不限,提前贺佳节,限时一炷香。”
“咏月...”江流年语气古怪。
沈红菱关切道:“怎么了江兄?”
“倒也没什么,我大概要给这个世界来点小小的震撼了,希望他们以后写咏月诗词的时候不会怪我。”
李怀安美眸一亮,催促道:“快写快写!”
江流年轻叹一声。
提起咏月,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苏轼大佬的《水调歌头》。
别的他不仔细想压根想不起来。
无他,这首词太让人惊艳了,也被后世之人誉为“千古绝唱”。
江流年将儒家准备的文房四宝推到一旁,从储物戒指中取出老丈人珍藏的笔墨纸砚。
他这般重视,引得三女更好奇了。
轻挽衣袖,江流年亲手铺上洒金纸,压好镇石,开始研墨。
砚是端溪砚,石质温润如玉,扣之有声。
墨是祖敏墨,李唐王室专用贡墨,以松烟搀鹿胶,被誉为“天下第一品”。
这样的墨才能配的上《水调歌头》。
随着江流年缓缓研磨,墨块在端溪砚中化开,墨香四溢。
他拿起同为贡品的宣州紫毫笔中的“点青螺”,蘸了墨。
丝丝缕缕浩然正气忽的从文宫中涌出,环绕着他。
“江郎君这么快便要下笔了!”
这般动静自然也引起了其他人关注。
而且他本身便是整场诗会最受关注的“角”。
江流年摒弃外界声音,收束心神,下笔。
这次他将以唐楷书写,瘦金体只是取了巧,并非他所擅长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江郎君要写的是首词...”上官兰情不自禁地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