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一朝回到解放前(第2页)
同年高考开放,但是风父风母都没考上,在结婚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生下了一对龙凤胎,男孩老大取名风砚知,老二女孩取名风墨韵,据妈妈回忆,这两个名字是风父翻遍了书籍取出来的,饱含了父亲对孩子的爱意。
同年由于经济不景气,大规模的下岗潮袭来,再加上风母需要照顾孩子,在经过慎重考虑后,1978年风母下岗,专心在家照顾孩子。
这里提一下,风父风母和他们各自家里的关系都不是很好,可以说是非常差,一个是偏心偏到了美国,一是个有了后妈就有的后爸,但风父他们都不是受委屈的性子,结婚前碍于名声不好动手,但结婚后他们就想办法与那边断绝了亲子关系,拿到了断绝关系证明书,也算解决了一大麻烦。
所以他们当时的压力就有点大,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没有人帮衬,只能靠自己。
1979年,国家发布了允许个人做生意的条例,得知这一消息的风母,在考虑到他们家目前的经济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出门摆摊。
在与风父商量后得到了风父的大力支持,并且在风父表明你尽管去干,孩子和家庭交给他的情况下,风母信心满满的准备开始了她的摆摊之路。
风母的亲生母亲家族之前是有名的厨师世家,虽然因为一些原因导致家族没落,但传承还在,风母自幼跟随外公学习厨艺,她的天赋极高,学的很快,即使后面没有深入钻研,但风母的手艺也是十分出色。
在经过多方考量后,风母打算卖面条。
而在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下,风母的摆摊生意也是越做越好,就是比较辛苦。
风父心疼妻子天天早出晚归,在考虑后与风母商量辞职下来与她一起摆摊,风母同意了,因为她发现摆摊比在厂里干活赚钱多了。
所以在1980年风父辞职下岗,与风母一起摆摊卖面条,体力活由风父干,风母轻松多了。
在干了一年后,用存下来的钱租了一个商铺,开了个面馆,并办了营业执照,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虽然中间有些不愉快,但是总体还是不错的。
后面由于孩子大了,夫妻俩找关系换了套占地200平米带院子的三室一厅砖瓦房,花了1600元,之后风母觉得房子都有了,再弄个商铺吧,一直租也不是个事,又花了2100买了个临街的商铺。
1985年,家里又添一名新成员—风晏声。(作者知道这个时间段现实是有计划生育,超生是要罚款的,但是作者想让主角能过上团宠且咸鱼的生活,所以这里私设没有计划生育。主要是作者去查了计划生育罚的钱太多了,所以这里只能私设没有计划生育了,作者没钱钱( ?? ﹏ ?? ))
1999年,房屋拆迁,住房加商铺一共拆了40万元+一套120平米+一套100平米安置房。(以上所有金钱为作者虚构,因为作者去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房屋和商铺的价钱差了好多,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查错了还是怎么了,所以考虑一下,这些金钱还是按照作者自己的想法去写吧,都是虚构的,不要代入现实哦(* ̄3 ̄)╭?)
后面又用拆迁款在豪华地段买了个商铺继续开面馆顺便也卖了些炒菜。
得益于风母高超的手艺,面馆生意是越来越好,他们的日子过的也是红红火火。
而风叙白的出生则是个意外。
2000年闻母已经43岁了,风父和风母完全没想到会再次怀孕,但偏偏不知道什么原因风母就是怀上了,在去医院检查后风父又惊讶又懊恼。
要还是不要,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
为了早点做出决定,风父召开了第一次家庭会议,一家五口人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最后在风母不容置疑的话语下决定了留下这个孩子。
虽然风父很担心,但正如风母说的,这也是个生命,留着吧。
不过在这件事后,风父就去医院进行了结扎。
总之,因为这次意外,风叙白出生了。
作为老来子,风叙白前期可是名副其实的团宠,不仅父母宠,哥哥姐姐更宠。
在这种有着无限宠爱的环境中长大风叙白是幸福快乐的,也是调皮的。
但不是无法无天的熊孩子,只是一个不太想学习的小懒虫。( p′︵‵。)
“唉!”
思绪回到现在。
一想到学习,风叙白就想叹气,学了几十个世界,怎么回来了还要学习啊!(*?????)
系统啊,你快出来啊,送错地方啦!!
无声的呐喊一波,再风母的催促下,风叙白吃完最后一口面,拿纸擦了下走,拎起书包跟在风母身后出了门。
“赶紧拿上书包,我送你去学校,慢慢悠悠的,快点!”
“来了来了。”
风母锁好门下楼。
他们住的是拆迁换置120平米的安置房,四室一厅,在三楼。
“快上车。”风母骑上自行车,风叙白背好书包,坐上后座。
“抓紧衣服。”抬手抓住风母的衣角,风叙白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觉,从来没有人送过他上学,更没有人骑车带过他,这就是妈妈的感觉吗?
好想……
不行!风叙白,不可以有这种想法,你不属于这,你不可以占据别人的人生。
你不是这里的风叙白,你不可以代替他享受这些,这对他不公平。
晃掉脑海里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风叙白看着风母的背影,双手越攥越紧。
就几天,他就享受几天,等系统找来,他就把这些还回去,就让他再自私几天吧。
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