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你咋不说直接寒冬腊月了呢(第2页)
见了沈砚回来,一诊脉完,郎中就赶紧起身,抱拳行礼,告诉说:“郎君,听夫人说,春上发现怀孕了的,这都七月份了,弄不好是要生了。”
陈阿秀一听就乐了:”公子哥,你看大娘子要生了,我们今天晚上就不操练了吧?“
沈砚忍不住更正她说:“你要么叫我公子,要么叫我哥,你不要公子哥一起喊行吗?”
陈阿秀大大方方一挥衣袖说:“既是公子又是我哥,为什么不能叫公子哥?”
付完诊金。
沈砚请郎中给介绍个产娘,这就让产娘过来,如果就是这几天生产,在庄上住着就行了。
但要因此耽误教授兵法,让陈阿秀和云镜逃脱训练,这怎么可能呢?
吃完饭,沈砚苦口婆心说:“就这些兵法,你问问英国公这样的老将,有没有耐心天天手把手教他儿子的?也就是我爹、我爷爷,老实人,没啥爱好,天一黑就关门教子。你俩到哪能学得来,还不听,我告诉你们,就你们学出师,将来都可以带兵打仗。”
云镜知晓老底,直接揭老底说:“就带一百个人,队列走好,排个队,放个枪,打准就行了。”
沈砚发愁地看着这俩小娘子。
把二人严厉地训一顿,正在院子里连实操带讲解,手把手教他们呢,刘行知来了。
看来沈砚说让他别回家,他没地方住,就来沈砚家了。
罗娘子让杜妈给她热了一下饭菜,她就坐在院子里,一边吃饭,一边在一旁取笑。
沈砚也不管她。
今日沈砚先在讲 “伍”这个基本单位,这是整个大晟军最基本的单位,成员各司其职,便于指挥。
沈砚更喜欢三,对于步战,他觉得三个人一组就够了。
十八般兵器。
他只认可弓、盾、刀、枪。
那边刘行知嘴一包一包地吃饭,反驳说:“你也不是没用过金瓜,你自己都用金瓜的吧。”
沈砚训斥他说:“吃你饭。”
回过头,他教育自己的俩学生说:“你看啊,对于士卒来说,要化繁为简,掌握十八般兵器,不如把最基础的几种练好,兵器的价值在于 可用、实用、能制胜,而非种类繁多或形式花哨。如果一支军队,配备十几种武器,什么都有,从后勤上讲就是一种灾难。”
这是他的看法,弓远、枪中、刀近,形成了远、中、近的补充配置,盾则弥补防御短板,实现攻防平衡,而且这四类兵器操作相对简便,易于大规模训练。
刘行知又坐在一旁反驳:“就你能,前头还讲一伍如何如何,是咱大晟单位的基本单位,现在开始三人四种武器了,难不成一什三组,接下来三十人,接下来九十人呢?”
沈砚好烦他,没好气地说:“你只知道抱残守缺,我且问你,大晟军队爵位不普遍,武官之间,等级相差太大是不是问题?不说指挥混乱,总旗还无品级呢,跳到百户就已经是六品了,千户又已经到了五品,对于普通将士而言,每升职一步千难万难,你还愿意出力吗?这个草搓的武官制度,分明是照搬借鉴了宋和蒙元时期的军制,搭出来一个重文轻武的戏台,对于普通士卒是一种戕害。”
刘行知说:“那又怎么样呢?你又不搞三三制,你给他们讲三三制的好。”
这岔到哪儿去了。
刘行知趁机又说:“再给你说个事情,幸亏你放任鸾放得快,蒙古人又已经到大同城外了。”
沈砚说:“我下午还在豹园呢,我怎么没有听说?”
刘行知愣了一下。
他在豹园?
太子不是豹园睡觉吗?
一阵风来。
立刻就是一股彻骨的寒意,沈砚猛地站起来,抬头看看,云镜和陈阿秀全都抬头望着天。
刘行知也凑来,抬头看着天。
这是?
他想告诉我们他能观天象呢。
沈砚说:“坏了。我说这几天只是寻常变天呢,今年的冬天来得更早,蒙古人没退兵几天又到了大同,弄不好是因为今年根本没有秋天。”
刘行知取笑说:“切。你咋不说直接寒冬腊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