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当当 作品

第172章 不行,朕得富养(第2页)

太子心中有数了。

他不动声色往殿里走去。

进了殿,第一句话就是:”父皇,儿臣向您请罪来了。“

他当然不会先救刘公公了,这都快一天了吧,还在乎这一会儿?

他不但口头请罪,还上了表,赶紧双手递表上去。

皇帝经由敬事房太监拿到,翻开看着,时不时点头,教训说:“希望太子能记住这个深刻的教训。你是说,伤亡有可能没那么大?你判断的?查,马上让人去查。你的这点看法朕也赞成,如果抓的张寅就是李福达,太原的雷迟早要爆,但是武定侯一再上书,他肯定被抓的人不是李福达。可惜这个张寅伤重,拷问之后撑不住死了。”

他说:”朕觉得他有问题,但他绝不是白莲教,贪污,侵占,把卫所的土地变成他自己的,把卫所的军户变成他的佃户,但你要说是白莲教,那一定是政敌的攻击。

“太子你想过没有,如果白莲教摇身一变,成了朝廷三品大员,武定侯会不会是白莲教,刘东会不会是白莲教?秦嵩会不会是白莲教,就连你、你母后会不会是白莲教。千户指挥使,他祖辈就是咱们的千户和千户指挥使呀,亲戚朋友爹娘就都不认识他,我听说山西那边也没有定论,那个马录一会儿说他是,一会儿说他不是,这几天又改口说他是,不是也得是了,不是怎么解释太原卫的叛乱呢?”

这逻辑?

太子想解释,忍住了,李福达深究下去,谁抓了,谁在京西灭的白莲教?

引起他注意了呢?

自己幼稚了,自己以为随着时间流逝,沈铁柱靠他抓李福达,灭白莲教的才干,能换取父皇的信任。

可以吗?

不可以。

一个马车行解释不通,让他觉得沈铁柱没有过那么惨,他让他的大太监头子在太阳底下跪着,快烤焦了。

太子开始帮刘公公说话了:“父皇。您在追问刘公公,沈铁柱哪来的马车行是不是?”

皇帝说:“对。是。昨天白天还在给朕说,啊呀,沈铁柱呀,吃不上饭,娶不上媳妇,朕给他指婚,人家也不愿意。这到了晚上,他连马车行都有了,朕是傻子吗……”

太子说:”父皇。您这事儿,真的是冤枉刘公公了,其实那个马车行,算是我的,我给您讲一下怎么回事儿。抄了沈家之后,对沈家一直没有定论,那两个庄子是入内府呢,还是给户部呢?刘公公留在自己手里,不知道怎么办好,想问陛下您,又怕陛下您怪罪他,说他对沈家太狠。

“我一看是这样,就说先算东宫的吧,其实也没入东宫产业,就那样挂着了。

“那两个庄子的人,都是沈家的家丁,沈家倒了,不会种地,谁管庄子,给谁要饭吃。”

皇帝说:“这朕知道,其中一个庄子还是朕早些年看他父子有功,赐给他们的,打仗可以,种地不行,收不来租子。”

太子说:“儿臣觉得,应该让他们自力更生,听说他们几乎家家都有马,就想着让他们跑跑车,拉拉货,拉拉人,挣钱养活自己。但这个事儿,你得找个人给他们说,让他们听话,愿意去干呀。”

皇帝说:“朕知道了。你就找了沈铁柱,他跟这些人熟,是他们的小主子。啊呀,朕也是老糊涂了,逼问刘公公,刘公公还不敢说,害怕孤追究你把两个庄子拿走了。”

太子说:“没入东宫。儿臣想着,要不把这两个庄子还给沈家算了,这两个庄子的人,民风彪悍,又不事生产。”

皇帝破天荒同意了:“还给他吧。你表妹今天一大早进宫,找你母后去了,她想嫁给沈铁柱。”

太子惊呼一声:“啥?”

皇帝说:”一惊一乍什么呀?这小妮子锦衣玉食,过得太好,昨天在兴安伯家碰到沈铁柱了,觉得人家可怜。

“你说去吧,爱上一个人,还能是觉得人家可怜?今天在她姑姑那儿哭得鼻子一把泪一把的。你说你愿意为他们赐婚吧,余家不恨你吗?你说不愿意吧,这妮子已经邪上头了,说有人给他托梦了。还说他祖父支持她!”

太子问:“英国公支持她?”

皇帝说:“你不懂,英国公总觉得有愧于人家。”

太子没说话。

她太懂了,父皇就是经过英国公的手诬陷人家的。

英国公肯定心中愧疚,孙女真要有心,他肯定会成全。

而且只要沈铁柱不是个傻子,英国公愿意去扶持他,他将来肯定在军中有建树,所以他家世如何,在英国公府看来,其实已经无所谓。

怎么破这一局呢?

太子缓缓道:“眼下沈铁柱历经磨难,一旦娶了余妙云,有英国公帮助,必成气候,不可不防。”

皇帝点了点头,压低声音说:“朕也觉得是呀。朕有时候在想,这货虽然可怜,为了活下去,为了挣钱,给人家盖房子干过,煤饼卖过,职业斗蟋蟀,家里做木工,收个小寡妇还烧窑,这个马车行,按说让他跑车马,他也能跑车马,毕竟从小家里不缺马。

“自古以来,流落民间的权贵,知民家疾苦,往往有成就,不行,朕得富养,不能再放任王瑾贪墨他的银子了。来人呐,把刘公公给朕叫回来。”

他给太子说:“朕可以肯定,拨给伯爵府的钱,全被王瑾给贪了,奴大能不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