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各路西方探险家在世界各地发现神迹
窦先生正在烟京西城城隍庙市的文物市场寻觅文物呢。
大晟要说哪个地方文物汇集最多,烟京城隍庙市当仁不让。
它位于城西的城隍庙周边,西至庙,东至刑部街 ,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日开市。
此地延绵三里之长,宛如一座琳琅满目的文物宝库,商周的彝鼎、秦汉的匜镜、唐宋的书画、各类珠宝珍玩等古器应有尽有 。
但由于这里商品众多,书画古玩也是真伪混杂,需买家独具慧眼去甄别挑选 。
年后初五一过,眼看一年一度的元宵灯市要来,畿辅周边以及远道而来的南北商贩,已经纷纷带着珍宝、古器前来这一带售卖。
窦先生出现在这里,其实什么都想买,问一个价格,挺贵的,问一个价格,挺贵的。
随着文物摊主向他营销,他不断摇头,用拉丁文“non,non”拒绝,终于他用拉丁味的中文,带点心虚问人:“你们这里,哪儿卖的有假的?仿玩,对,仿玩,碑文,还有古碑文。”
就这样,他进了一家仿古作坊。
古碑文造假,早已形成一套游走于考据缝隙间的 “行当”。
那些藏在琉璃厂书肆后的匠人,能把新刻的石碑埋进粪土,让酸碱蚀出深浅不一的坑洼,再用桐油调和烟灰,顺着石纹细细涂抹 —— 不出半年,碑面便会蒙上一层酷似千年风霜的暗褐包浆。
在里头看了又看。
没有合适的,没有他想要的,他就咨询别人:“你们滴汉代,碑文需要多久刻?你们滴唐代,碑文需要多久刻?”
店家小心翼翼出门看看,问他:“你这位洋先生知道的还真多,半年,起码要半年。”
窦先生忍不住说:“太久啦。”
他还是迈步出来,嘴里嘀咕着:”沈生出的主意行不行?“
他前脚走,沈砚带着静虚就进来了,沈砚问店家:”刚才那洋人要什么东西?“
店家说:“他要仿汉代的碑,写上景教是汉朝就传入中土的,想让我们代笔撰写,汉明帝梦境中的金人不是佛,是上帝,这洋鬼子还知道我们汉唐……”
沈砚脱口道:“这太能造假了吧?我只是?好吧,我把他教坏了。”
店家说:“他不肯出钱,还嫌时间长,让我们代笔,不提供内容,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刻呀,后面他就失望地走了。”
沈砚想了一下说:“刻吧。就按他说的来,我付钱,刻好之后,要是做旧来不及,直接在指定的地方做旧。还有,汉代太早了,怎么编都不像呀,就元代的吧,元代通佛朗基,洋人来去多,元代的碑,追忆汉代传进来的历史。”
店家说:“要是元末,这一二百年,还用埋粪坑吗?根本不用半年,行,我们知道了。”
人从院子出来。
静虚忍不住问:“官人你……”
沈砚气不过说:“你怎么也叫官人?你以前不叫沈先生吗?你学大娘子干什么呀,叫我沈先生。”
静虚说:“大娘子让的。这洋鬼子为什么要造碑文呀?”
沈砚纠正说:”要叫洋先生。这都是我的老师。他问我,怎么样才能让基督教在我们中国有历史,能生根发芽,咱们不是个别地方有景教嘛,我就给他讲了,这些人有信基督教的基础。他就问我什么时候传入的中土,有没有证据,他非要要证据,我就提了一嘴,我说,要不你去刻个碑,他就找来刻碑了。信鬼神的人脑子都不正常,他需要神迹呀,我听他那意思,各路西方探险家在世界各地发现神迹,就他因为财力所限,发现不了……“